郭艺芳:聚焦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管理

2016-12-27 郭艺芳 医师报

郭艺芳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7糖尿病诊疗标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新版ADA诊疗标准对多项诊断与治疗建议进行了更新。对此,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指出,一年一度更新的ADA诊疗标准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但该标准是针对美国人群制定的,不宜照搬到我国。中国相关指南应成为我们临床实践的唯一参考。现邀请郭艺芳教授针对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方面内容进行一番解读。十大要点盘点初次

郭艺芳

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7糖尿病诊疗标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新版ADA诊疗标准对多项诊断与治疗建议进行了更新。对此,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指出,一年一度更新的ADA诊疗标准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但该标准是针对美国人群制定的,不宜照搬到我国。中国相关指南应成为我们临床实践的唯一参考。

现邀请郭艺芳教授针对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方面内容进行一番解读。

十大要点盘点

初次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常规检测血脂。

基本上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给予他汀治疗。

对于甘油三酯增高或HDL-C降低的患者,首选生活方式干预;甘油三酯≥5.7 mmol/L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血压>140/90 mmHg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160/100 mmHg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治疗。

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将最大耐受剂量的ACEI或ARB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年龄≥50岁并伴至少1项危险因素若不伴出血高危因素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心血管病风险无明显增加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治疗。

无相关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无需常规筛查冠心病。

存在以下症状者应考虑进行冠心病筛查: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胸部不适、颈动脉杂音、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间歇性跛行、外周动脉疾病或心电图异常。

心肌梗死患者应接受至少2年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

血压管理

血压>140/90 mmHg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新标准指出,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均应常规测量血压,血压>120/80 mmHg的糖尿病患者应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在不需要过于复杂治疗的情况下,伴有心血管高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30/80 mmHg。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妊娠女性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20~160/80~105 mmHg。

血压>140/90 mmHg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逐渐调整直到血压达标;血压>160/100 mmHg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应用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单片复方制剂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CCB均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评析在血压管理方面有两项修订值得关注:第一,上一版指南建议将ACEI与ARB作为糖尿病患者优选的降压药,但新指南认为,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CCB均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这一修改主要是考虑到现有证据并不支持不同降压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存在显著不同。

第二, 与上一版指南相比,新指南放宽了对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因为现有证据并不支持对于妊娠女性进行过于严格的血压控制,降低降压治疗强度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孕妇与胎儿的安全。 

血脂管理

甘油三酯增高或HDL-C降低首选生活方式干预

新标准推荐,初次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常规检测血脂。启动他汀治疗时应检测血脂,此后定期复查。

甘油三酯增高或HDL-C降低的患者首选生活方式干预。甘油三酯≥5.7 mmol/L的患者,应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并考虑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所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患者,均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他汀治疗;并存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或高强度的他汀治疗。

不伴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不伴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伴有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高强度他汀治疗;伴有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或高强度他汀治疗。 

评析新指南继续肯定了他汀类药物的基石地位。基于IMPROVE-IT研究结论,ADA新诊疗标准认可了联合应用他汀与依折麦布的临床地位,并对其应用范围做出推荐。

但考虑到种族差异与流行病学证据,该指南中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的推荐策略并不适合于我国患者。

与此同时,新标准明确指出,一般不推荐联合应用他汀与贝特,但甘油三酯≥2.3 mmol/L且HDL-C≤0.9mmol/L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他汀与非诺贝特。不推荐联合应用他汀与烟酸,孕妇禁用他汀。 

抗血小板治疗

推荐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

新标准建议,合并ASCVD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应用阿司匹林(75~162 mg/d)进行二级预防。合并ASCVD的糖尿病患者若对阿司匹林过敏,应予以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接受至少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年龄≥50岁并伴至少1项危险因素(早发ASCVD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明显增高,若不伴出血高危因素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对于ASCVD风险无明显增加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治疗。 

评析近年来,关于阿司西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欧洲相关指南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

与2016年ADA标准相同,2017年新指南继续推荐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但对于ASCVD风险无明显增加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治疗。

作者:郭艺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6-12-27 jiangxianchen

    学习了,有用

    0

相关资讯

Heart:多次流产可增加女性心血管病风险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不管是连续流产还是非连续流产是否会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方法:本项回顾性队列性研究收纳了来自1950年到2010年苏格兰阿伯丁孕妇及新生儿数据库的研究数据,所收纳的女性包括不连续流产女性,两次连续流产女性,三次或多次流产女性,完成生育且无流产女性。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女性的发病记录,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或其他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结局是患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循环系

身高会影响心血管、糖尿病以癌症的发生吗?

身高会影响心血管、糖尿病以癌症的发生吗?身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在最近几十年,全世界儿童和成人的身高都在稳步增长:在成年期,孩子们几乎总是比他们的父母高。近几十年荷兰人的身高增长程度最大。目前,荷兰男子的身高较150年的荷兰男子高20厘米。有趣的是,荷兰牛奶和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是世界上最高的。Norbert Stefan教授,Hans-Ulrich Häring教授以及Matthias

精准心血管病学专家:心血管病治疗越“准”越好

早在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曾迎来一名年仅21岁的高血压患者。无论从症状上,还是从传统检查手段的结果上,都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然而,在此诊断基础上进行的治疗,不仅花费巨大,而且没有明显的效果。 此时,时任阜外医院副院长的惠汝太教授提出对青年进行基因诊断,发现他患的是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liddle综合征。在青年换用了平均几毛钱一片的“阿米洛利”特效药后,不久血

Circulation:心血管病风险预测中国模型

如果能够知道10年后,每个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就可以提前预警。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领衔的团队,顺利完成了中国ASCVD风险预测研究(简称China-PAR)。通过输入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综合指标数据,便能够借助数学模型,计算出10年后个人ASCVD的发病风险。近日,这一研究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医学

2016AHA科学声明:他汀类和选择性应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建议发布

2016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关于他汀类和选择性应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建议声明,文章回顾了基本药物相互作用,各种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与选择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之间重要的相互作用。针对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管理提出了建议。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Circulation:中国-PAR计划——制定我国10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预测模型

背景:对个人风险的准确评估对指导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常用的预测模型主要是在白人人群中制定的。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中国人群ASCVD的十年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21320中国受试者中,对两个前瞻性研究统一进行随访作为推导队列形成10年ASCVD风险预测模型。有123 14和838 70名受试者的两个独立的中国队列中进行外部验证。此外,与美国心脏病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