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CANCER RES:口腔鳞状细胞癌对曲美替尼治疗的肿瘤反应

2017-05-07 MedSci MedSci原创

口腔鳞状细胞癌(OCSCC)中Ras/MEK/ERK通路活化很常见。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使用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新辅助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反应。

口腔鳞状细胞癌(OCSCC)中Ras/MEK/ERK通路活化很常见。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使用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新辅助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反应。

研究纳入的患者为Ⅱ-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接受曲美替尼(2mg/d,最短7天)治疗。曲美替尼治疗前及治疗后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p-ERK1/2以及CD44,此为研究的主要终点。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肿瘤大小、代谢活性(F-18 FDG PET/CT SUVmax值)改变以及肿瘤降期。同时评估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切口并发症。共有1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疹(4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并发症。有15例患者的标本可以成功进行曲美替尼治疗前后对比。5例患者出现p-ERK1/2降低,2例患者出现CD44表达降低。17例患者中有11例(65%)观察到临床肿瘤反应,13例代谢评估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部分代谢反应(SUVmax下降≥25%)。17例患者中9例出现肿瘤降期。

文章最后认为,曲美替尼可以显着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Ras/MEK/ERK通路活性以及临床代谢肿瘤反应。

原始出处:
Ravindra Uppaluri,Ashley E.Winkler,et al.Biomarker and Tumor Responses of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 Trametinib: A Phase ⅡNeoadjuvant Window-of-Opportunity Clinical Trial.CLIN CANCER RES.May 2017 doi:10.1158/1078-0432.CCR-16-146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1. 2017-05-09 ylzr123

    感谢小编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如此精辟的精神大餐,小编辛苦了,点个赞吧!

    0

  2. 2017-05-08 luominglian113

    不错不错,继续学习,谢谢

    0

  3. 2017-05-08 大爰

    不错的文章学习并分享!

    0

相关资讯

高危型HPV-18感染可增加口腔癌患者患上第二恶性口腔肿瘤的机会

  根据台湾的研究结果,约三分之一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病人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导致,而其中高危HPV感染为四分之三左右。同时研究表明,HPV变种HPV-18的感染较其他未变异的同属病毒更能有效的导致病人继发性的恶性肿瘤的发生。   研究者同时指出,因为病人纳入数量有限,研究结果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去进一步明确。然而,对于“高危HPV-18的感染在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中产生重要

CCR7预示SCC颈部淋巴结转移

根据对6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分析,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可预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颈部淋巴结转移。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Levi G. Ledgerwood博士在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基金会(AAO-HNSF)2012年会上报告指出,SCC转移扩散较为常见,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近期研究集中于血流和外周组织T细胞进入淋巴道所必须的细胞表面分子—趋化因子受体CCR7。既往研究提示,CCR7

ASO:临床N分期结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结局独立预测因素

患者OS与DSS结局比较 在2013年6月18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以色列海法Rambam医学中心Ziv Gil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文针对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呈阴性(pN-)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亚群,旨在对临床N分类(cN)的意义进行研究。该研究发现,即便对于淋巴结呈pN-的患者,颈部转移的临床实证也仍

Cancer Res:系统生物学确定口腔鳞状细胞癌靶点

来自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确定了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一些有效的肿瘤-间质共同靶点。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2月20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原文下载】 四川大学是这篇论文的第一研究单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梁治(Zhi Liang

JAMA:烟草使用或可增加HPV-16感染的风险

近日研究发现,研究参与者称使用烟草或暴露于更高含量的烟草生物标志物中的人群更易患性传播感染性疾病,人口腔乳头瘤病毒(HPV-16),该研究发表在10月8日《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该论文主题是有关传染病的问题。 在美国,HPV-16病毒被认为是患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增加的主因。论文中的背景信息告诉我们,目前每天吸烟人数的自我报告数量和人口腔乳头状瘤病毒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Carole Fakhr

NEJM:选择性颈清扫术更适合治疗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

背景:早期口腔癌患者在节点复发后初次手术时应用选择性颈清扫术还是治疗性颈清扫术进行治疗的问题是一直存在争论的。      方法:在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单侧阶段T1或T2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使用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在初次手术时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和治疗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等待之后进行淋巴结复发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生存的影响。主要和次要终点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