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直接口服抗凝剂对不同体重指数的房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12-12 网络 网络

直接口服抗凝剂在不同BMI的个体中具有相似的功效和安全性。

目前为止,直接口服抗凝剂仍是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由于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在严重肥胖症患者这些固定剂量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十分有限。近日,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将房颤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组后,旨在评估当代真实世界人群中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对多站点医疗保健系统中房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纳入接受直接作用的口服抗凝药治疗且在2010年至2017年之间接受12个月以上随访的患者。该研究的主要疗效和安全性结局为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和颅内出血。研究人员进行了Cox比例风险建模,以计算针对CHA2DS2-VASc分数调整后的风险比(HR),以评估相对于正常BMI的个体,BMI升高组的差异。

在7642名患者中,平均年龄±SD为69±12岁,中位(四分位间距)随访时间为3.8(2.2–6.0)年。大约22%的患者为1级肥胖,19%患者为2级或3级肥胖。肥胖和不肥胖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与正常BMI相比,1级和2级或3级肥胖的HR为1.2;95%CI为0.5-2.9;HR为0.68;95%CI为0.23-2.0)。与正常BMI相比,1级和2级或3级肥胖的颅内出血风险也相似(HR为0.64;95%CI为0.35-1.2;HR为0.66;95%CI为0.35-1.2)。

由此可见,直接口服抗凝剂在不同BMI的个体中具有相似的功效和安全性。

原始出处:

Rachel M. Kaplan.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cross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J AM HEART ASSOC.2020.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0.01738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现状和未来

房颤患者存在极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左心耳封堵术和口服抗凝药是目前降低房颤卒中风险的两把利器。口服抗凝药预防房颤卒中虽然有效,但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是个问题。

Heart:无心衰的房颤患者利钠肽水平的预后意义

NT-proBNP水平是无HF房颤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标志,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NEJM:利伐沙班对房颤和二尖瓣生物瓣植入人群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研究

在房颤和二尖瓣生物瓣植入的患者中,利伐沙班治疗在降低患者12个月内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或大出血风险方面优于华法林

聚焦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解析NOAC抗凝治疗价值

对导管消融患者围术期,已经在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不建议暂停抗凝治疗,那么对初诊为阵发性房颤、既往未曾接受抗凝治疗、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是立刻开始抗凝治疗还是在手术后再开始抗凝治疗?

JAHA:房颤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分析

与PAF相比,PeAF患者基线BRS更低。不管房颤的类型如何,导管消融均可抑制BRS,对PAF患者的效果要比PeAF明显。

Stroke:睡眠呼吸暂停对房颤患者心脏栓塞风险的影响

这些结果支持OSA相关的缺氧在预测AF患者发生心栓栓塞并发症(例如卒中)风险中的潜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