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ASPECTS区域X线密度改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时间窗

2019-09-22 shaosai MedSci原创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经高级CT或MRI技术评价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行取栓术的价值。超时间窗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是一个挑战,并且许多脑卒中中心常规并不进行高级影像学检查。本研究旨在评价是否能够通过CT平扫自动脑实质密度测量来获取CT灌注定义的缺血性核心的信息,并作为取栓术的最晚时间窗。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经高级CT或MRI技术评价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行取栓术的价值。超时间窗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是一个挑战,并且许多脑卒中中心常规并不进行高级影像学检查。本研究旨在评价是否能够通过CT平扫自动脑实质密度测量来获取CT灌注定义的缺血性核心的信息,并作为取栓术的最晚时间窗。

本研究共纳入了因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脑卒中的患者。所有患者行非增强CT和CT灌注。利用自动软件计算ASPECTS区域的相对CT密度值(rHU),比较缺血区与非缺血半球的比值。分析rHU和rHU-ASPECTS及所有区域rHU评分对缺血性核心分类与晚期时间窗动脉取栓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能。

结果为,本研究共纳入了200例患者。共有121例患者为验证组,79例患者为独立测试组。对所有区域进行比较,rHU值对分类苍白球、豆状核和岛叶缺血性核心的效果最好(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70-0.77; P < .001)。复合rHU-ASPECTS评分可对CT灌注成像标准中缺血性核心<70ml进行分类,确定>1.8的错配,在验证组和测试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 (P = .001;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3%)、0.74 (P < .001;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82%)。

本研究表明,CT平扫X线密度测量能够识别CT灌注定义的ASPECTS区域(缺血性核心),该方法可能会作为晚时间窗动脉取栓的选择性替代标准。

原始出处:

Reidler P, Thierfelder KM, Rotkopf LT,et al.Attenuation Changes in ASPECTS Regions: A Surrogate for CT Perfusion-basedIschemic Cor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Radiology.DOI:10.1148/radiol.201918204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2012国际卒中大会:卒中血管内治疗转归与ASPECTS相关

 2012国际卒中大会公布的START研究初步结果显示,CTA原始图像所示的治疗前艾伯塔卒中方案早期CT评分(ASPECTS)较高与血管内治疗后转归较好相关。NCCT与ASPECTS对比研究为确定其转归预测相对准确性所必需。   目前尚无用于选择患者行血管内卒中治疗(EVT)的标准成像方法。CT依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卒中评价方法,并且ASPECTS定量的非强化CT缺血改变(NCCT

Neurology: ASPECTS与CT灌对急性前循环卒中梗死灶检测准确性比较

CT灌注与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卒中梗死灶检测准确性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