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AHM》:氯配位的铁基单原子纳米酶实现过氧化氢选择性催化分解及抗肿瘤特异性治疗

2024-09-14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制备铁基单原子纳米酶,可高效催化分解 H₂O₂产生・OH,对癌细胞杀伤力强,对正常细胞毒性小,对体内恶性实体瘤有特异性治疗效果。

癌症是一大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中包括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化疗是最为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它存在严重副作用,主要源于其非特异性,既能杀死癌细胞,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伤害。癌细胞具有独特的肿瘤微环境(TME),与正常组织细胞相比,TME呈弱酸性且H₂O₂含量相对较高,这为利用纳米材料干扰H₂O₂开发抗肿瘤疗法提供了契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纳米酶)能够催化细胞内的H₂O₂产生羟自由基(•OH),从而杀死癌细胞,可被视作一种抗肿瘤纳米药物。然而,TME中微量的 H₂O₂浓度(50-100 μM)以及肿瘤中涉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4)的自我保护性抗氧化应激平衡,限制了纳米酶的治疗效果。

图片

图片

2024年9月2日,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Atomically Engineered Chlorine Coordination of Iron in Active Centers for Selectively Catalytic H2O2 Decomposition toward Efficient Antitumor-Specific Therapy”的工作,并成功入选到该期刊的热门主题:肿瘤和癌症。该研究制备了以铁单原子与氯原子精确配位为活性中心的铁基单原子纳米酶(Fe-N2Cl2-C SAzyme)(图1)。过氧化物酶活检测表明,Fe-N2Cl2-C对H2O2的催化效率高达Kcat/Km = 2.19 × 106 mM-1 s-1,是HRP(1.32 × 103 mM-1 s-1)的1659倍,据我们所知,是目前已报道的单原子纳米酶中最高的。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大量•OH自由基的产生源于H2O2在 Fe-N2Cl2-C SAzyme表面的初始分解途径的高选择性,这也是其具有卓越的过氧化物酶性能的原因;我们发现,由于弱场Cl配体与 Fe 原子配位,Fe-N2Cl2-C SAzyme中的Fe 活性中心dz2轨道充满了d电子,而简并的dxz和dyz轨道则半充满,从而导致H2O2高选择性分解为•OH自由基。体外细胞实验表明,Fe-N2Cl2-C SAzyme 对各种类型的癌细胞具有突出的杀伤力,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能有效地将细胞内的H2O2分解为•OH,从而克服与细胞抗氧化平衡相关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癌细胞死亡(图2)。此外,活体动物实验和组织学染色显示,Fe-N2Cl2-C SAzyme作为一种纳米药物,对抑制体内恶性实体瘤有很好的特异性治疗效果,即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有效地破坏实体瘤(图2)。本研究主要发现弱场配体可调控活性中心d轨道电子重排,实现对过氧化氢选择性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用于高效肿瘤特异性治疗。

图片

图 1.  基于 Fe 特征分子构建制备 Fe-N2Cl2-C SAzyme

(图源:W. Li, D. Chen, et al., Adv. Healthcare Mater. 2024, 2401267)

图片

图 2. Fe-N2Cl2-C SAzyme 体外癌细胞毒性实验和抗肿瘤活体实验

(图源:W. Li, D. Chen, et al., Adv. Healthcare Mater. 2024, 2401267)

云南大学为该论文独立通讯单位,王家强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团队李卫博士(现就职于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和陈道梅副教授(云南大学材料于能源学院)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岭学者人才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项目和云南省贵金属实验室科技计划项目等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1267

作者:BioMed科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Rev Cancer综述:环状RNA——癌症研究新前沿

研究团队重点介绍了circRNA与蛋白质、RNA和DNA靶点之间最具化学计量学意义的功能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癌症的发生、促进、进展、转移和治疗耐药性。

24小时的最佳用药时间,根据肿瘤细胞内的“内部时钟”来优化治疗!

研究表明昼夜节律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研究确定部分乳腺癌治疗最佳时间,涉及基因及个性化治疗,有望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WCLC 2024:深入理解确诊癌症后吸烟者背后的吸烟行为与戒烟动机

这项研究为了解确诊癌症后继续吸烟者的特征和动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由于在年龄、婚姻状况、癌症类型和癌症确诊时间等方面的多样性突显了个性化支持策略的必要性。

Radiology:基于癌症干预和监测模型网络的乳腺癌筛查策略评估

预计2023年将有超过353500例新发乳腺癌病例,约4700例因乳腺癌死亡。持续参与乳腺钼靶筛查可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40%或更多。

Mol Cancer:中南大学刘傥及黎志宏团队研究阐述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介导的癌症治疗耐药机制及意义

该综述阐述了CAFs衍生EVs介导肿瘤对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耐药的生物学作用和详细的分子机制。

了解癌症中的蛋白质脂质化

调节蛋白质脂质化为我们提供一种独特的方法,通过控制其膜结合、运输、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靶向其他难以治疗的癌蛋白。随着我们对癌症中蛋白质脂质化相关性认识的发展,新的治疗机会可能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