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Science长文探讨CRISPR在基因治疗中的前景与风险

2016-05-09 佚名 生物谷

上周科学家们聚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基因编辑年度会议,基因编辑领域目前进展火热,在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中大放异彩,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现在许多人认为CRISPR这种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将会大大推动基因治疗的发展。但是CRISPR技术真的已经为基因治疗做好准备了吗?Science杂志对该技术的前景和风险进行了报道。 CRISPR如何发挥作用? 传统的基因治疗利用相对暴力的方法进行基因导入:

上周科学家们聚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基因编辑年度会议,基因编辑领域目前进展火热,在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中大放异彩,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现在许多人认为CRISPR这种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将会大大推动基因治疗的发展。但是CRISPR技术真的已经为基因治疗做好准备了吗?Science杂志对该技术的前景和风险进行了报道。

CRISPR如何发挥作用?

传统的基因治疗利用相对暴力的方法进行基因导入:利用无害病毒或其他载体形式将正常的基因拷贝导入到细胞内,用以替换引起疾病的缺陷基因。但是CRISPR能够通过切除损伤DNA,用正确的基因序列进行替换从而直接修正缺陷基因。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要好于导入新基因,因为CRISPR方法消除了外源基因插入到错误位置并开启癌基因所带来的风险。并且CRISPR修正之后的基因仍然受到基因本身启动子的调控,因此细胞内的蛋白质产物不会出现异常增多或减少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CRISPR技术进展如何?

利用CRISPR技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遗传性肝病和肌肉萎缩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成功,上周召开的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年会报告了更多的临床前研究结果。CRISPR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年的会议共包含93篇关于CRISPR技术的摘要(总共有768篇摘要),而去年只有33篇。除此之外,投资者们也正在涌入CRISPR领域。Editas Medicine, Intellia Therapeutics以及CRISPR Therapeutics三家创业公司已经吸引到了几亿美元的投资。

既然这样,为什么说CRISPR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CRISPR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人类基因修正之前,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对于大多数需要进行基因修正的疾病来说尤其如此,比如肌肉萎缩症和囊性纤维化,一旦细胞被取出进行修正再将其放回体内,几乎无法存活。那就需要在体内环境下完成细胞治疗,这样的需求意味着基因编辑与基因导入面临同样的挑战——比如研究人员必须通过有效方式将具备功能的CRISPR运送到特定组织。

CRISPR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安全性问题。提及最多的就是CRISPR技术中用于特定位点DNA剪切的Cas9酶存在脱靶问题,这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既然存在这些潜在问题,是否还需要CRISPR?

治疗某些疾病的传统基因治疗方法目前来说进展不错,没必要使用CRISPR技术重来一遍。在欧洲,一项基因治疗方法已经得到批准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代谢紊乱症,监管者也正在批准另外一项治疗腺苷脱氨酶-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的基因治疗方法;在美国,今年有一家公司也正在积极地进行莱伯先天性黑朦的基因导入疗法的审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研究也在传统基因治疗方法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一些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从病人体内获得骨髓细胞,将基因导入到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细胞重新输送到病人体内。现在新的安全性更高的病毒载体大大降低了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的白血病发病风险。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一些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虽然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onald Kohn以及其他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相对较老的基因编辑工具——锌指核酸酶进行缺陷基因的修正,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实现了对治疗镰刀形贫血和一种SCID的治疗,但只能获得少量经过基因修正的未成熟血细胞,而通过标准基因导入方法获得的细胞会更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原始血细胞的分裂能力不强。对于一些疾病来说,类似CRISPR这样的基因编辑方法效率远低于基因导入方法。因此有专家表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充分的理由需要使用基因编辑。

CRISPR还存在其他问题

使用CRISPR切除部分基因——不是进行序列修正——相对容易。实际上,在一项针对阻止HIV感染的临床试验中,已经用锌指核酸酶对这一策略进行了验证。

但是当CRISPR用于修正基因,而非切除部分DNA,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细胞必须通过同源性重组修正过程进行DNA编辑,而这一过程仅在分裂细胞中保持活跃。不幸的是,身体绝大多数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裂过程。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方法克服这一问题。同源重组修正所需要的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存在,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其开启,比如使用一些特定药物或者找到不依赖于同源重组修正过程的Cas9替代分子。

除此之外,多数细胞中同源重组修复发生率很低,因此CRISPR在临床上的首次应用很可能是破坏基因而非修正。

CRISPR还存在一些较大的安全风险

关于CRISPR 方法提及最多的就是Cas9酶,Cas9是进行特定DNA序列剪切的工具,但是也存在对基因组其他部分进行剪切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突变并增加癌症风险。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提高CRISPR的特异性。

但是脱靶剪切不是科学家们唯一的担心。现在研究人员普遍通过病毒载体将表达Cas9的基因导入组织细胞,这也就意味着即使Cas9能够进行精确剪切,在执行完成功能后,细胞仍然会继续产生这种蛋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特异性非常高的Cas9也可能出现脱靶,机体可能产生免疫应答。

当然这可能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难题。张锋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小鼠模型,这种小鼠从出生就表达Cas9,并随时保持开启状态,因此这种小鼠的一生中,所有细胞都表达这种酶。他们发现即使进行很多代繁殖,这些小鼠仍然看不到明显的健康异常。当然,人们还是希望能够关闭Cas9酶。这就意味着需要找到其他非病毒输送方法,比如利用脂质体或纳米颗粒,然而这是生物学家们一直面临的难题。

其他传统基因疗法面对的难题也是CRISPR前进的障碍。任何基因编辑后的细胞最终都会发生死亡,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治疗,这同时取决于不同疾病。除此之外研究人员使用基因导入和基因编辑方法还受到病毒载体携带DNA能力的限制。现在CRISPR研究者经常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病毒将CRISPR成分导入细胞,效率低于单个载体。

底线是什么?

基因治疗学家仍然为CRISPR技术的出现感到兴奋,部分原因在于相比于基因导入方法,它能够克服更多遗传疾病。其中包括一些修正之后的蛋白表达量需要得到精确调控的特定免疫疾病。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比如镰刀形贫血,病人只有在自身细胞能够合成正常蛋白的时候,才会完全康复,仅仅导入一个基因是不够的。专家表示,CRISPR为更多疾病开辟了基因治疗的窗口。

基因治疗领域的老兵们看过了该领域二十多年沉浮,仍然对CRISPR在疾病治疗方面燃起的希望保持警惕。斯坦福大学的基因治疗研究者Mark Kay这样说道:“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让大家感到兴奋,好像明天就可以用它来治愈病人,但实际上还需要很长时间。”

原始出处:

The gene editor CRISPR won’t fully fix sick people anytime soon. Here’s why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05-11 yuandd
  2. 2016-05-11 jichang
  3. 2016-05-10 1dd8a7c5m95(暂无匿称)

    值得阅读,学习!

    0

  4. 2016-05-10 1dd8a7c5m95(暂无匿称)

    值得阅读,学习!

    0

相关资讯

精准医疗千亿市场背后,还有一堆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2015年,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带火了基因测序;2016年,在海外相关新药、新股等刺激及我国利好政策的催化下,精准医疗再度异军突起。 从诊断到治疗,运用精准医疗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药物副作用,还将大大节约医疗费用,因此精准医疗受到了海内外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精准医疗领域蕴藏的数百亿美元的机会,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巨头和风投机构争抢着布局。

盘点:科学家带你进入不一样的光遗传学世界

光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光学技术和遗传技术来实现控制细胞行为的方法,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只用光学手段控制细胞或有机体活动的许多缺点,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手段。 在进行光遗传学技术的运用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要寻找寻合适的光敏蛋白;其次进行相应的遗传信息传递,即通过转染、病毒转导、转基因动物系的建立等方法将光敏蛋白的遗传信息传递给目标细胞;随后科学家们利用可控性演示,通过从时间

日本批准利用人类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研究

日本政府的生物伦理机构日前批准了利用受精后的人类卵细胞进行基因修饰的基础研究。 这一政策上周(4月22日)刚刚颁布,不过,目前他们仍反对利用基因修饰技术进行临床学研究。主要是基于该技术对人类可能具有未知的危害。 基因修饰基础的临床试验,包括在卵细胞水平矫正遗传缺陷并将其送回子宫,这一过程中包含有众多的风险以及对后代潜在的危害,因此目前经过基因修饰的卵子还不允许直接送回子宫用于生育。 生

疯狂的年代:基因治疗让她年轻20岁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位45岁的女企业家,她想成为「老病死」的例外。作为拒绝接受衰老的生物黑客运动重要人物之一,Elizabeth Parrish身先士卒,拿自己做抗衰老的DIY临床试验。 4月21日,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生物技术公司BioViva对外宣布,该公司45岁的掌门人Elizabeth Parrish,通过两项基因治疗技术,成功「逆转」衰老,身体年龄回到2

NEJM:基因治疗让先天性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且长期有效

日前,在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基因疗法对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失明患者的疗效可持续达四年之久。这一结果表明,基因疗法有望治疗由于常见的遗传原因造成的视力减退,包括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的患者。无脉络膜症是由于CHM基因突变所造成的,患者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逐步死亡,大多在中年时完全失明。目前对这种遗传病尚无有效的

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罕见遗传性疾病取得初步成功

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昨天在华盛顿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年会上,科学家宣布用基因治疗17名患者16名获得了初步成功,经过基因工程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2年后,16名患者仍然存活。这一研究是过去研究结果的进一步扩大,会进一步推动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速度。In the brain of an ALD 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