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Radiol:肝细胞癌微波消融后MRI上的可疑肿瘤有何临床价值?

2024-02-13 shaosai MedSci原创

研究表明,使用肝脏特异性造影剂,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EOB-DTPA)和阿鲁卡波坦可以清楚地区分肿瘤和周围被消融的正常组织。

在肿瘤热消融术中,消融边缘(AM)是预测局部肿瘤进展(LTP)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建议为5-10mm。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通过成像融合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来评估消融后的AM,如将消融前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超声(CEUS)和磁共振图像(MRI)登记到消融后的CT/CEUS/MRI上。然而,这些技术受限于消融后肝脏变形和呼吸运动而无法成功注册。Nishikawa等学者报告说,由于消融后的肿瘤可以在消融后的增强CT图像中清楚地勾勒出来,因此HCC内的碘化油积累可以评估AM但不适合于低血管的肿瘤且碘化油的积聚并不能准确代表肿瘤的大小。研究表明,使用肝脏特异性造影剂,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EOB-DTPA)和阿鲁卡波坦可以清楚地区分肿瘤和周围被消融的正常组织。然而,术后MRI或PET检查必须在特定时期内进行,给临床带来了挑战。

研究提出,消融后的非增强CT和非增强T1加权MRI可用于评估AM。他们报告说,在消融后的T1WI图像中,一些肿瘤可以被直观地分辨出来,使我们可以在同一图像上精确地进行AM评估。研究报告称,在一些病例中,肿瘤参与以低信号出现,在消融后两天内的T1WI图像上可以观察到消融的区高强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仅在T1WI图像上可以看到可疑肿瘤与周围消融的正常肝脏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而且在某些病例中,在动态增强序列上也可以看到肿瘤参与的信号差异。目前还没有关于在不使用肝脏特异性药剂的情况下应用增强MRI来区分消融边缘的报道。


近日,发表在Eur J Radio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评估了增强MRI在评估微波消融(MWA)后肝细胞癌可疑肿瘤边缘的能力及价值。

287名完全由MWA治疗患者的315个小于5厘米的HCC病灶被纳入研究。肿瘤参与的特点是在T1WI成像上,其信号强度低于消融区的周围组织。根据肿瘤和消融区之间的最小距离,将消融边缘(AM)状态分为AM0(>5mm)和AM1(<5mm)。使用Cohen κ系数分析两位放射科医生对AM评估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研究LTP的独立风险因素。 

175个和140个肿瘤通过可疑肿瘤评估为AM0和AM1。两位放射科医生评估AM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κ系数=0.752,95 %置信区间:0.679-0.825,P < 0.001)。中间的随访期为32.2个月(范围为3.0-60.8个月)。AM0病变和AM1病变的LTP发生率分别为6.3%(11/175)和20.0%(28/140)。AM状态被认为是LTP的独立预后因素(HR 3.057,95 % CI,1.445-6.470,p = 0.003)。 


  一位66岁的男性,S4有23毫米的病变。(a)在消融前的平扫T1WI上显示出低信号肿瘤(短空箭头)。在消融后的MRI成像中,平扫T1WI(b)、动脉相位成像(c)和后相位成像(d),可疑肿瘤是围绕着消融的肝实质的中央低密度区域(短的空心箭头表示肿瘤残余,实心三角形表示消融区)。肿瘤位于包膜内,最小消融边缘小于5毫米。在15.8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发现LTP的证据

本项研究表明,在消融后的MRI上通过可疑肿瘤评估AM是评估肝细胞癌微波消融完整性的一种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原文出处:

Sisi Liu,Jiapeng Wu,Wenzhen Ding,et al.The tumor ghost on MRI after microwave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new modality to assess the ablative margin.DOI:10.1016/j.ejrad.2022.110617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肝细胞癌MRI半自动化分割

最近,深度学习(DL)作为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领域,已经在各种复杂的任务中提供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卷积神经网络工程(CNN)代表了DL的一个领域,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图像本身作为输入。

J Ethnopharmacol:珍珠梅通过调节VEGFR和c-Met/凋亡通路发挥抗肝细胞癌活性

探讨珍珠梅水提物冻干粉(FDSS)通过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IgH重排检测来打假—肝细胞癌or肝淋巴瘤or肝假性淋巴瘤

本文介绍了一例疑似HCC、经术后诊断为肝脏RLH的病例。

J Hepatol:肝癌监测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发现和生存

HCC监测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发现、治愈性治疗和生存率改善相关,但合并估计值存在异质性。

Front Pharmacol: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失巢凋亡、ceRNA调控网络与中医药的研究

探讨BIRC5、SFN、UBE2C、SPP1、E2F1等10种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该疾病中的意义。

Sci Adv:中山大学郭剑平/许丽霞/谢伟等合作发现肝细胞癌的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证明了FoxA1在肝癌中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利用CRISPR基于激酶组学筛选方法,发现非经典的炎症激酶IKBKE能够抑制FoxA1的转录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