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术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如何?

2015-10-21 大鹏 译 医学论坛网

本文观点引自《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主要介绍了射频消融治疗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状。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射频消融治疗之外需要辅助性手段改善患者手术预后。射频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脏病学界提供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方案,而近期开展EAST-AF研究让学界更全面的认识了这种

本文观点引自《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主要介绍了射频消融治疗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状。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射频消融治疗之外需要辅助性手段改善患者手术预后。射频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脏病学界提供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方案,而近期开展EAST-AF研究让学界更全面的认识了这种药物治疗方案。

一、短期预后完胜长期预后

“射频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很简单:房颤本身就是一种致心律失常潜在因素,在射频术后会出现“房颤诱发房颤”现象,这就提示需要更为积极的射频消融术后房颤防治策略,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提出在消融术后90天的“消隐期间”内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但是根据EAST-AF研究证据,射频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善房颤患者的远期预后。但需要指出的是EAST-AF研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ⅠC类药物,如吡西卡尼(25%),这在西方医学界较少见,其次使用的药物是氟卡尼(22.8%)与Ⅲ类药物Bipridil(19.7%),而且药物使用剂量偏低。

但另一方面,EAST-AF研究同时证实了射频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安全性,打消了人们的顾虑。同时,尽管长期预后无显著差异,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确实改善了患者消融术后90天的“消隐期间”短期预后。

二、临床学习要点

1.在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安全有效改善术后90天内预后,但对长期预后无显著影响。这种现象不受患者房颤类型及消融术式影响。

2.射频消融术后短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可行的,可以整合入相关临床方案以期控制房颤复发率。

3.患者“消隐期间”出现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与其长期预后房颤复发相关。

原文推荐阅读

Antiarrhythmic drugs af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hope, the hype, and the reality .Eur Heart J.2015

作者:大鹏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opace:成功的导管消融可减少CHA2DS2-VASc评分≥1分房颤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近年来导管消融被认为是有症状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研究的随访时间均较短,且入选的患者多属低危,因此目前对于房颤患者成功导管消融能否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还不清楚。 目前的理论认为无症状的房颤患者较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因此我们认为导管消融后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

JCE:导管消融较药物治疗对老年性持续性房颤具有更好的疗效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患者致死、致残及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统计资料表明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小于70岁的发病率为1.2%-2.8%,年龄大于80岁的发病率为7.3%-13.7%,房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5岁,70%的房颤患者年龄大于65岁。转复窦性心律和华法林的使用是改善房颤生存率的两个独立预测因素,然而对于老年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存在较大的风险,首先老年人对华法林较为敏感,

Europace:持续性房颤伴心衰患者电复律无效可考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可使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LVEF)上升,然而这种LVEF上升并不确切,与心衰发生的病因明显相关。由于导管消融属于有创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消融之前必须确定转复窦律后LVEF能明显上升。以往的临床经验表明,快心室率房颤导致的心力衰竭在电复律后LVEF明显上升,因此对于电复律无效的患者进行导管消融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 据此,Bortone

JACC:偿性心衰导管消融治疗或可行

近期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小型无对照研究表明,对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行药物或反复手术的复合治疗手段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尚需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上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获益情况。 该研究纳入74例代偿性HFPEF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调查导管消融后无房颤可能性和窦性心律维持的相关因素

JACC:EF正常心衰患者并发房颤使用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导管消融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左室功能变化 研究要点: 1.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低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如果合并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有效。但是,导管消融对于HFPEF合并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可知。 2.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术对于合并HFPEF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该研究表明,多次导管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对于

Int J Cardiol:房颤一线治疗——导管消融 vs 药物治疗(MANTRA-PAF试验)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该病可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且与卒中及致残风险增加有关。房颤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中60岁人群中发病率为2%,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5%以上。Jens Cosedis Nielsen(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院)表示,多数临床医生在治疗症状性房颤时会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将导管消融作为药物治疗失败后的备用疗法,那么导管消融能否取代药物疗法治疗而作为一线治疗呢?这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