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NANOMED:新化合物靶向线粒体杀灭癌细胞!

2017-06-27 佚名 Medicalxpress

自噬是一种天然的细胞机制,通过去除或回收损伤细胞成分,在细胞内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Mitophagy是线粒体特异的自噬。线粒体是负责细胞器功能的细胞器,包括细胞能量的产生和细胞死亡的发生。去除受损的线粒体可防止健康细胞的退化,最近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潜在的有效治疗癌症方法,因为癌组织中的线粒体活化会诱导癌细胞死亡。

自噬是一种天然的细胞机制,通过去除或回收损伤细胞成分,在细胞内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Mitophagy是线粒体特异的自噬。线粒体是负责细胞器功能的细胞器,包括细胞能量的产生和细胞死亡的发生。去除受损的线粒体可防止健康细胞的退化,最近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潜在的有效治疗癌症方法,因为癌组织中的线粒体活化会诱导癌细胞死亡。

在以前在日本熊本大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叶酸结合的甲基-β-环糊精(FA-M-β-CyD),其通过靶向叶酸受体-α(FR-α)表达(+)肿瘤细胞未知的自噬机制。研究人员推测,FA-M-β-CyD可抑制线粒体活性,并开始在HeLa衍生的宫颈癌细胞系(KB细胞)上测试化合物。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比较其对三种其他化合物的作用以及对体外FR-α(+)KB细胞球体的对照来评估FA-M-β-CyD。他们发现,由于FR-α介导的细胞毒性,FA-M-β-CyD比其他化合物显着地降低了癌细胞活力。

接下来,研究人员确定FA-M-β-CyD定位于FR-α(+)KB细胞线粒体,并且与其他所测试的化合物相比,其显着增加了线粒体跨膜电位。线粒体的跨膜电位控制细胞的能量(ATP)产生,并且进一步发现FR-α(+)KB细胞中ATP产生显着降低。然而,当用FA-M-β-CyD处理FR-α( - )A549癌细胞时,ATP生成不受影响。

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然后着重于FA-M-β-CyD对KB细胞ROS产生的影响,因为活性氧(ROS)通常由线粒体产生。他们发现FR-α(+)KB细胞中ROS的产生显着增加,但在FR-α( - )KB细胞中不受影响。此外,通过在FR-α(+)KB细胞中生产ROS,FA-M-β-CyD也似乎引起自噬空泡的产生。

使用人类异种移植模型的KB细胞(FR-α(+))中FA-M-β-CyD的抗肿瘤作用的体内实验显示出希望。不仅单一剂量的化合物显着抑制肿瘤生长,而且通过体重和血液测试显示,似乎也没有任何显着的主要副作用。然而,需要进一步测试较高剂量来确认化合物的安全性,但研究人员对此谨慎乐观。

抗肿瘤药物克服的一个问题是肿瘤异常血管分布和血液灌注,这阻碍了药物进入细胞的能力,“项目负责人之一Arima教授说。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大约12纳米的纳米粒子很容易进入肿瘤细胞,在约10nm处测量FA-M-β-CyD,这有助于其抗癌能力。该化合物应该靶向FR-α(+)癌细胞,如在卵巢,肾脏,乳腺,子宫内膜,膀胱,肺和胰腺中发现的癌细胞,但是研究人员承认,在确定化合物的安全性之前,需要进一步的检测。然而,希望将其发展成为有效的抗癌药物。

原始出处:

Kazuhisa Kameyama et al, Induction of mitophagy-mediated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folate-appended methyl-β-cyclodextr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7-02 日月生辉

    好方法,学习了

    0

  2. 2017-06-28 ylzr123

    好文,值得点赞!认真学习,应用于实践!谢谢分享给广大同好!

    0

相关资讯

人类体温可高达50度,您信吗?

众所周知,我们人体的体温是37度。但最近法国科学家却发出了惊天言论——人类体温可高达50摄氏度。这一言论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研究依据,这一研究结果还有可能推动有关人类体温异常的病理研究。

人类体温可高达50度?

众所周知,我们人体的体温是37度。但最近法国科学家却发出了惊天言论——人类体温可高达50摄氏度。这一言论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研究依据,这一研究结果还有可能推动有关人类体温异常的病理研究。

Hepatology:人参皂苷Rg3恢复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并抑制病毒繁殖

丙型肝炎病毒(HCV)改变线粒体动力学,而异常的线粒体动力学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然免疫被抑制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也是直接作用抗病毒(DAA)治疗中的病理特征。尽管DAA疗效较好,但是在干扰素豁免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时偶尔会产生副作用,如疲劳、偏头痛和其他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病症。近日韩国学者发表研究性文章于Hepatology。本研究显示临床DAA类药物,包括索非布韦,可影响线粒体动力学

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

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包括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除了呼吸器官之外,对各个器官细胞的存活、死亡及代线粒体基础研究- 衰老与线粒体: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作用- mtDNA全基因组信息分析-

Redox Biol:IGF-II在氧化损伤神经元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IGF-I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激素,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许多研究已表明,IGF-II在脑中的功能可能是通过其与特异性跨膜受体IGFII/M6P受体(IGF-IIR)结合来发挥作用,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成年皮层神经元培养,然后经CORT(皮质酮瞬时高水平刺激)引起氧化损伤,来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

全身麻醉药引发的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相关痴呆性疾病发病率呈增加态势,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460万AD新增病例,到2040年预计增至8000万,而较高的患病率会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全身麻醉药在AD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AD患者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相关文献并探究全身醉药引发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