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期冠心病研究进展汇总

2016-10-19 MedSci MedSci原创

冠心病是全球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尽管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死亡率仍占全世界总疾病死亡率的30%,远远超过癌症等其他疾病,预计到2030年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花费将达到10440亿美元。这里小M整理了今年以来冠心病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大家分享。【1】JECM:血清FGF21水平预测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者体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冠心病是全球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尽管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死亡率仍占全世界总疾病死亡率的30%,远远超过癌症等其他疾病,预计到2030年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花费将达到10440亿美元。这里小M整理了今年以来冠心病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大家分享。

【1】JECM:血清FGF21水平预测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者体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升高,并且FGF21与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这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血清FGF21水平是否是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该研究纳入了1668例冠心病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1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清FGF21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关联。

中位随访4.9年期间,发生了194例死亡,其中130例为心血管疾病死亡。血清FGF21水平与年龄、BMI、腰围和不良血脂水平呈正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U形联系。

将血清FGF21水平四等分,与第二四分位数的患者相比,位于第一、三、四分位数的患者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其中位于第四分位数的患者,相比第二分位数的患者,息全因死亡率风险是后者的1.95倍(95% 1.25-3.0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是后者的2.50倍(95% CI 1.43-4.38)。

目前的研究表明,不管是较高还是较低的血清FGF21水平,均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的增加有关,并且是独立于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文章详见--JECM:血清FGF21水平预测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

【2】Eur Heart J:基因组风险评分或可有效早期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在冠心病(CH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临床风险评分,基因组风险评分(GRSS)的临床应用尚未清楚,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并验证CHD GRS,来预测CHD的发生风险,并与传统的临床风险评分作对比。

基于关于CHD的cardiogramplusc4d财团的荟萃分析,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49 10 SNPs的GRS,然后使用5个前瞻性人群队列来分别进行独立测试(三个FINRISK队列,n= 12 676,757例CHD事件;两个Framingham心脏研究队列(FHS),n = 3406,587例CHD事件)。

结果发现GRS与CHD的发生相关(FINRISK HR  = 1.74,95%可信区间(CI)1.61–1.86;Framingham HR = 1.28,95% CI 1.18–1.38),且校正已知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后该关联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整合GRS与FRS或ACC/AHA13评分可提高10年风险预测的结果(Meta分析C-指数: +1.5–1.6%,P<0.001  ),特别是对于年龄 ≥60岁的人群(Meta分析C-指数: +4.6–5.1%,P<0.001  )。重要的是,GRS捕获的绝对风险的轨迹明显不同,前20%的男性达到10%累积CHD风险的时间较最后20%的男性早12–18年。低收缩压,低胆固醇水平和不吸烟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高基因组风险。

总而言之,基于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的GRS提高了CHD的风险预测,并编码了与传统临床风险得分捕捉的不同的生命风险轨迹。(文章详见--Eur Heart J:基因组风险评分或可有效早期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3】J Intern Med:10年数据表明,适度饮酒降低冠心病风险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酒精摄入情况与炎症标记物之间的关联,以及炎症标记物随时间的变化率。

研究纳入了8209名参与者(69%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SD 6.1)),均来自British Whitehall II研究。从1985年到1994年近10年的时间里,通过多达三种测量指标,将参与者分类:从不饮酒者、稳定的适度饮酒者、稳定的重度饮酒者、偶尔饮酒(不稳定)、既往饮酒者。在随访的12年时间里,测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 6和IL-1受体拮抗剂(IL-1 RA)。

结果显示,与从不饮酒者、稳定的重度饮酒者、偶尔饮酒(不稳定)、既往饮酒者相比,稳定的适度饮酒者有更低的CRP水平;但随着时间,CRP的变化率没有组间差异。不饮酒者和稳定的重度饮酒者一样,有更高的IL-6水平;此外,稳定的重度饮酒者,其IL-6变化率随着时间在增加。不饮酒者还有更高的IL-1 RA水平。校正混杂因素后,这些联系仍存在。

本项长达十年的研究表明,长期稳定的适度饮酒可以对炎症标志物产生有利影响,进而降低冠心病风险。(文章详见--J Intern Med:10年数据表明,适度饮酒降低冠心病风险

【4】NAMS 2016:中年女性抑郁症和冠心病研究

来自宾夕法尼亚医院的Xuezhi Jiang博士和同事们对1084名妇女(平均年龄54.8岁)进行了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问题:你经常感到悲伤或沮丧、无助、垂头丧气的和抑郁吗? 10年的随访过程中,在第2年、4年、5年和10年时,参与者完成了问卷调查。

在基线时,1030名参与者没有冠状动脉疾病史,三个问题中至少一个回答“是”的比例占18.4%。随访10年,9%的参与者经历了至少一次冠状动脉疾病,与既往没有冠状动脉疾病、问卷调查回答“否”的参与者相比,冠状动脉疾病的比例更高(2.1%; P < .001)。

校正混杂因素后,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年龄小于65岁的女性,抑郁症是唯一的显着的危险因素。虽然年龄不会影响抑郁症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响,但是年龄是≥65岁女性其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唯一预测因素。

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女性的抑郁症与冠心病风险存在差异;与65岁以上女性相比,65岁以下女性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发生冠心病。(文章详见--NAMS 2016:中年女性抑郁症和冠心病研究

【5】Diabetes Care:血浆和肽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研究纳入了两个队列GENEDIAB队列(n = 398;男性占56%,平均± SD年龄 45 ± 12岁,糖尿病病程28 ± 10年)和GENESIS队列(n = 588;男性占52%,平均± SD年龄 42 ± 11岁,糖尿病病程27 ± 9年);两组队列分别有218人和518人有可用的随访数据;中位数随访时间分别为10.2年和5年。

校正性别、性别、糖尿病病程、队列成员后,合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将性别特异性血浆和肽素浓度三等分,浓度越高,随访期间的终末期肾病(ESRD)风险越高(最高三分之一组与最低三分之一组比较:HR=26.5 [95% CI 8.0–163.3; P < 0.0001])。

此外,血浆和肽素浓度越高,随访期间的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R 2.2 [95% CI 1.2–4.0]; P = 0.01)、以及死亡率(HR 3.3 [95% CI 1.8–6.5]; P < 0.0001)风险越高。

血浆和肽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ESRD、冠心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预测因素。本研究数据与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结果是一致的,表明高循环水平的抗利尿激素对肾功能是有害的。(文章详见--Diabetes Care:血浆和肽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6】Am J Med:提高心肺适能可降低冠心病和死亡风险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肺适能和与冠心病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我们假设对于没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个体,心肺适能与这些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

研究纳入了57,999例患者,年龄53±13岁,49%为女性,29%为黑人,均来自FIT项目。心肺适能以基于运动应激试验时的代谢当量表示。通过患者自我报道收集一级亲属冠心病病史等信息。校正人口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心肺适能与冠心病事件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分别随访5.5(5.6)和10.4(6.8)年。

总体而言,51%的患者存在冠心病家族史。心肺适能每增加1个单位的代谢当量,冠心病事件和死亡风险就会下降,且与有没有冠心病家族史无关,具体数值为:有冠心病家族史:冠心病事件风险 HR 0.87 (0.84, 0.89),死亡风险 HR 0.83 (0.82, 0.84);无冠心病家族史:冠心病事件风险 HR 0.87 (0.85,0.89),死亡风险 HR 0.83 (0.82, 0.85)。冠心病家族史和不同心肺适能、性别或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所有P值>0.05)。

结果表明,不管你有没有冠心病家族史,提高心肺适能均可以降低冠心病事件和死亡风险,所以我们应该规律运动,尤其是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亲们。(文章详见--Am J Med:提高心肺适能可降低冠心病和死亡风险

【7】GW-ICC 2016:韩雅玲教授谈冠心病抗栓诊治中国临床循环及指南共识

2016年,长城会首次与世界心力衰竭大会2016(WHFC 2016)和国际心血管药物治疗学会年会(ISCP)联合召开。会议上,来自沈阳军区总医院的韩雅玲教授分享了《冠心病抗栓诊治中国临床循环及指南共识》。

会上韩雅玲教授就为什么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如何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国产比伐芦定在AMI(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中国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后短期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中国PCI指南(2016)对抗血小板治疗及疗程的推荐;冠心病抗栓的前景这几方面做了分析。(文章详见--GW-ICC 2016:韩雅玲教授谈冠心病抗栓诊治中国临床循环及指南共识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iabetes Care:血浆和肽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可替代血管加压素的血浆和肽素,与肾功能下降和蛋白尿有关,还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进展有关。 我们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评估肾脏和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率风险与血浆和肽素之间的关联。 研究纳入了两个队列GENEDIAB队列(n = 398;男性占56%,平均± SD年龄 45 ± 12岁,糖尿病病程28 ± 10年)和GENESIS队列(n = 588

BMC MED:为什么教育程度、经济情况不同的冠心病风险不同?可能是生活方式在作祟

有研究表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冠状动脉心脏疾病(CHD)风险不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如吸烟,可以解释大部分的原因。 本项涉及英国女性的大型前瞻性研究,调查了教育、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CHD风险之间的联系,评估了吸烟、饮酒、运动和BMI对这些不平等风险的贡献。 排除基线患有心脏病、卒中或癌症的妇女后,共纳入了1202983名平均年龄56岁(SD 5岁)的女性,随访首次

GW-ICC 2016:吴永健教授谈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如何落地基层医院?

▲ 吴永健教授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期间,县域医疗联盟成立后第一次正式会议——县域医疗论坛召开,旨在对基层医师培训冠心病治疗相关技术和理念。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医疗现代化水平。我国各地区间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县级医院数量庞大又承上启下,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势在必行。本次会议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吴永健教授详细阐述了冠心

GW-ICC 2016:冠心病介入的问题与争议

冠心病介入的问题与争议杨跃进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间"历经40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虽已成熟,但仍有部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且存在争议。2016年10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做客由心在线承办的"第一直播间",畅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问题与争议"。一、复杂CTO的开通问题从技术上讲,PCI最复杂和高危的病变主要是真分叉、左主干和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这也是PCI技术的

Am J Med:提高心肺适能可降低冠心病和死亡风险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肺适能和与冠心病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我们假设对于没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个体,心肺适能与这些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 研究纳入了57,999例患者,年龄53±13岁,49%为女性,29%为黑人,均来自FIT项目。心肺适能以基于运动应激试验时的代谢当量表示。通过患者自我报道收集一级亲属冠心病病史等信息。校正人口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心肺适能与冠心

GW-ICC 2016:韩雅玲教授谈冠心病抗栓诊治中国临床循环及指南共识

导语:2016年,长城会首次与世界心力衰竭大会2016(WHFC 2016)和国际心血管药物治疗学会年会(ISCP)联合召开。会议上,来自沈阳军区总医院的韩雅玲教授分享了《冠心病抗栓诊治中国临床循环及指南共识》。韩教授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第三、四军医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国家药品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