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近红外光谱-血管内超声联合应用评估非梗阻性病变的未来风险

2021-03-1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其非梗阻性病变经近红外光谱和血管内超声联合评估,可对患者未来不良心脏结局的风险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尽管有越来越的初级和二级预防治疗手段,冠状动脉相关事件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最常见的是致病因素是在全身炎症的背景下,大的,富含脂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坏和血栓形成。PROSPECT研究中,血管内超声显示斑块负担大(≥70%),管腔面积小(≤4.0mm)或二者兼有的血管造影轻度病变患者未来的冠状动脉事件风险较高。近红外光谱学(NIRS)和血管内超声是识别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相关事件的非阻塞性斑块的有效手段。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近红外光谱学和血管内超声联合使用对高危斑块和未来重大不良心脏事件风险患者(MACS)的识别效果。
PROSPECT II研究在丹麦、挪威和瑞典的14个大学医院和2个社区医院开展,过去4周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参与,在治疗了所有的限流性冠状动脉病变后,采用NIRS和血管内超声导管联合进行三支血管成像。通过血管内超声识别非阻塞性高危斑块,其脂质含量由NIRS评估。研究的主要终点为MACS,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或进行性心绞痛。
 
898名患者参与研究,其中女性153人(17%),平均年龄63岁。总计识别了3629例非阻塞性高危斑块。在平均3.7年随访中,112人(13.2%)在4年内出现不良事件,上述患者通过联合手段总计识别了78个未经治疗的非阻塞性高危斑块,其中66个是造成患者不良事件的因素。高度脂质病变是预测非阻塞性高危斑块相关(OR=2.27)及特异性(OR=7.83)MACE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较大的斑块负担也是预测非阻塞性高危斑块相关性MACE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对于血管内超声显示较大,同时NIRS显示具有大的富含脂质核心的非阻塞性高危斑块,其4年内相关MACE风险为7%,对于存在多个双重风险因素斑块的患者,其4年内相关MACE风险为13.2%。
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其非梗阻性病变经近红外光谱和血管内超声联合评估,可对患者未来不良心脏结局的风险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国ACS患者血脂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为进一步优化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全程管理,尤其是其长期血脂管理。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期间来自中国的三位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与多位欧洲专家共同参与了“中欧ACS标准化管理学术交流启动会”。三位专家在会上也对中国ACS患者全程管理,尤其是血脂管理

BMJ:肌钙蛋白、年龄与患者预后

研究认为,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且不受年龄的影响,特别是阳性患者在检测后前几周内集中死亡风险极高

JAMA Intern Med:PCI后ACS患者主要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预防——替卡格雷vs氯吡格雷

研究发现,PCI后,使用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预防主要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效果相当,但替卡格雷使用人群的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增加

JAMA:替格瑞洛单药vs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对ACS支架患者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

对于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ACS患者,在3个月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转为替卡格雷单药治疗可降低大出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JAMA:CYP2C19Lof携带患者与基因型指导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策略

研究认为,对于携带CYP2C19 LOF突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根据基因型指导选择P2Y12抑制剂治疗策略效果不显著

JAMA:替卡格雷vs氯吡格雷对PCI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的影响

对于常规临床实践中接受PCI的ACS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相比,接受替卡格雷治疗患者的12个月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