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ens:中新科学家合作开发新型登革热疫苗

2013-08-20 Titan bio360

近日,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研发新型登革病毒疫苗候选株,在小鼠和恒河猴感染模型中显示出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登革热四价疫苗的研制带来希望,论文在线发表于近期的Plos Pathogens杂志。这一研究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新加坡诺华热带病研究所和新加坡科技局免疫网络合作完成。【原文下载】 登革病毒感染导致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目前世界上分

近日,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研发新型登革病毒疫苗候选株,在小鼠和恒河猴感染模型中显示出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登革热四价疫苗的研制带来希望,论文在线发表于近期的Plos Pathogens杂志。这一研究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新加坡诺华热带病研究所和新加坡科技局免疫网络合作完成。【原文下载



登革病毒感染导致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蚊媒病毒病。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登革热流行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每年感染人数超过3亿,其中25万人会发展为重症。然而,目前仍未有有效的登革热疫苗问世。

研究人员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对登革病毒的关键蛋白酶进行突变,使其更容易被宿主天然免疫系统所识别和清除。通过该策略设计的登革病毒疫苗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小鼠和猴体内高度减毒;免疫小鼠后能够有效诱导小鼠和猴体产生良好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并且未观察到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的现象。同时,该疫苗株也丧失了感染蚊子的能力,不会经蚊子传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风险。

传统的减毒活疫苗一般是通过连续传代或对病毒毒力位点进行改造获得,该研究从调控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入手,为登革热新型疫苗的研制带来希望,对其他传染病疫苗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始出处:

Roland Züst, Hongping Dong, Xiao-Feng Li, David C. Chang, Bo Zhang, Thavamalar Balakrishnan, Ying-Xiu Toh, Tao Jiang, Shi-Hua Li, Yong-Qiang Deng, Brett R. Ellis, Esther M. Ellis, Michael Poidinger, Francesca Zolezzi, Cheng-Feng Qin, Pei-Yong Shi, Katja Fink. Rational Design of a Live Attenuated Dengue Vaccine: 2′-O-Methyltransferase Mutants Are Highly Attenuated and Immunogenic in Mice and Macaques. PLoS Pathog, August 1, 2013; doi:10.1371/journal.ppat.1003521 【原文下载

作者:Tit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百日咳悖论

数十年前一种疫苗的出现,使百日咳作为一种儿童疾病被彻底击败,如今却有死灰复燃的趋势 包括中国内在的全世界儿童都在使用白百破疫苗。然而,2010 年,美国加州报道了超过9000个百日咳病例,公共健康的警钟开始大规模敲响。数十年前一种疫苗的出现,使百日咳作为一种儿童疾病被彻底击败,如今却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百日咳大范围的暴发,很快波及到美国其他地区,包括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州。事态似

Science:史上“最真”HIV引发学术界争论

在过去的15年里,结构生物学家已经使用越来越复杂的工具呈现出艾滋病病毒(HIV)表面蛋白的奇特细节视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日前在线发表了有史以来最高分辨率的该蛋白分子结构的最精致图像,它来自于一个杰出的研究团队,如果正确的话,它也许可以指导之后很多年的HIV疫苗设计。【原文下载】 杰作问世 一些有名望的HIV/艾滋病(AIDS)研究人员正着迷于这项工作。但是其他学者,特

Science:里程碑!科学家成功研制安全高效的疟疾疫苗

疟疾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0 年估计每天这种疾病会造成 2000 人死亡,且长期以来一直缺乏高效的疫苗,但现在,研究人员正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 尽管他们制造的疫苗仅能通过静脉给予(而不是更为常见的通过肌肉内、皮内或鼻腔内通路给予),但它的确为广泛适用的疟疾预防铺平了道路。【原文下载】 有很大数目的疟疾病例是由恶性疟原虫(Pf)引起的,这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给人的寄生虫

Science:拉响HIV警报的免疫感测器

日前,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做环-GMP-AMP合成酶(简称cGAS)的特殊的酶可作为一种应对HIV及其它逆转录病毒的免疫感测器,它会在出现第一个感染迹象时拉响警报。【原文下载】尽管人们在逆转录病毒中有着巨大的生物医学兴趣,但人们就身体对就逆转录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仍然知之甚少,而它又转而阻碍了疫苗的研发。到目前为止,存在于宿主中的、能够探测到包括HIV在内的逆转录病毒的

中国疾控中心与Aeras签署结核疫苗研发协议

在全球性结核病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成本越来越高以及致死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之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和Aeras今天签署了一项旨在推进新结核病疫苗研究和发展的谅解备忘录。新的结核病疫苗为根除这种每年导致全球140万人死亡的空气传播传染病带来了希望。 尽管中国在过去30年间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数量均大幅减少,但结核病仍然是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每年在中国都有超过100万的新发病例。

Science:研究发现人体对艾滋病感染的“警报器”

美国华人学者陈志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能识别艾滋病病毒的受体,当人体出现感染迹象时,它就会“拉响警报”。这一成果对开发艾滋病药物与疫苗或许将有很大帮助。 陈志坚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向记者介绍说,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艾滋病病毒入侵后人体内的警报系统,但这一系统会被艾滋病病毒本身某些机制掩盖,所以此前花费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