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亚洲早期炎症性肠病流调结果

2016-01-26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亚洲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率在上升,但是对该地区该疾病的进展认识却很少。始于2011年的关于亚太地区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流行病学研究涉及了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区域,研究者目前的研究数据来自这正在进行的研究。研究者纳入了2011-2013年间的413名平均年龄37岁的IBD患者,其中222名UC患者,181名CD患者,10名

亚洲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率在上升,但是对该地区该疾病的进展认识却很少。始于2011年的关于亚太地区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流行病学研究涉及了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区域,研究者目前的研究数据来自正在进行的研究。

研究者纳入了2011-2013年间的413名平均年龄37岁的IBD患者,其中222名UC患者,181名CD患者,10名IBD未分类患者。研究者分析了患者疾病的过程、严重程度和死亡率。通过Kaplan-Meier分析评估治疗风险。

研究数据显示,CD患者从炎症发展到炎性狭窄或穿透性疾病的累积概率为19.6%;CD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的累积概率分别为58.9%和12%,对于UC患者该数据分别为12.7%和0.9%。肛周CD会增加诊断1年内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的风险 (HR, 2.97; 95% CI, 1.09-8.09)。CD患者和UC患者诊断1年后手术的累积概率分别为9.1%和0.9%。与炎症性疾病相比,CD和穿透性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增加7倍(HR, 7.67; 95% CI, 3.93-14.96)。IBD患者的整体死亡率是0.7%。

该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亚洲的IBD患者期早期疾病情况与西方国家具有可比性;CD患者常会发展为复杂疾病,对免疫抑制剂使用需求不能增加;亚洲早期UC患者手术率很低。认识不同人群IBD的进展可以帮助医疗界优化该疾病的治疗,改善预后。

原始出处:


Ng SC, Zeng Z,et al.Early Cours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 Population-Based Inception Cohort Study From 8 Countries in Asia and Australia.Gastroenterology. 2016 Jan;150(1):86-95.e3.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MJ: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增加感染风险

意义:为了研究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治疗的炎症性肠疾病患者的严重感染的危险性是否增加。    设计:在全国范围内注册的基于倾向得分匹配队列研究。地点在丹麦,时间是从2002年到2012年。    参与者:有资格例如背景队列研究的有炎症性肠病患者52392人,年龄15〜75岁,其中4300人用TNF-α抑制剂治疗。为了限制混杂

解读: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    孙静  朱维铭营养支持治疗是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内容进行了展开讨论。营养不良在IBD中的发病率高达85%,其中克罗恩病(C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UC),尤其是活动期患者。进食减少、肠道吸收功能降低、营养物质消耗

Pediatrics:无创检查诊断小儿炎症性肠病的指标有哪些?

小儿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具有特异性,还会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者检索相关数据库,分析关于儿童慢性胃肠道症状中IBD诊断方式精确性的研究,IBD经过内窥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或临床随访以确定。以探究症状、体征、非侵入性检查等对IBD诊断的精确性。该荟萃分析纳入了19篇研究,涉及2806名患者。研究数据显示,症状如腹痛、腹泻、直肠出血、体重下降等诊断IBD敏感性0.48-0.82,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