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

2018-05-26 许珈 仁济医院 袁蕙芸 澎湃新闻

尿毒症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上海每年就有2万名左右的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血液透析的前提。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透析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管通路恶化的现象,而如今,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与肾脏内科用血透通路新技术——“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生命线”。目前临床已经完成20例,效果良好。56岁的刘先生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到终末期,内环境紊乱,消化道症状

尿毒症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上海每年就有2万名左右的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血液透析的前提。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透析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管通路恶化的现象,而如今,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与肾脏内科用血透通路新技术——“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生命线”。目前临床已经完成20例,效果良好。

56岁的刘先生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到终末期,内环境紊乱,消化道症状明显,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进入规律血透治疗,而多年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导致患者自体血管条件很差,建立血透通路极其困难。对于此类患者以往传统方法是一边临时插管血透,一边行手术造瘘,常需等待一段时间瘘管成熟后方能使用。但是,这种方法患者必须经历插管和手术的双重痛苦,同时,临时插管还会带来一些风险如出血、感染、中心静脉损伤等。

随着新型血管材料的问世,在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与血管外科主任张岚的大力推动下,内外学科强强联合,首先由肾脏科对尿毒症患者完成术前基础疾病的评估和调整,随后血管外科采用新型“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实施上肢动静脉瘘的构建,术后24-72小时转入血透室即可穿刺人工血管,进行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使该类患者免受临时插管带来的风险和痛苦,同时又保障其血透质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前必须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通过血管通路将人体的血液运送至透析机,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然后将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送回体内。因此,血管通路被形象地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像刘先生这样的病例在仁济医院几乎天天都有,如何让这些患者快速建立这条“生命线”,并能即做即用,成为血管外科和肾脏科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

作者:许珈 仁济医院 袁蕙芸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阜外医院姚焰等研究称:改良房间隔穿刺术进行左心耳封堵安全有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郑黎辉等发表研究称,局部麻醉下,以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指导房间隔穿刺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而言安全有效。

临床实践:穿刺你应该知道的事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用药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穿刺的成功与否、有无疼痛是患者和护士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改进了传统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头皮静脉穿刺有风险!这个护士给患儿剃头被投诉了

院里的同事受到一位患儿母亲的投诉,而这次直接投诉到了市长热线……同事在群里发了这样的话:“唉,今天轮到我要被投诉了,还是投诉到市长热线那儿,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就这么废了!”起初,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同事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缘由。一位患儿母亲投诉我院儿童输液室护士,在为其20多个月的患儿选择头皮静脉穿刺前,未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就剃掉头皮静脉穿刺处的头发。另外,患儿母亲之前是要求对手或脚进行穿刺的,

对于输液港,你知道多少?

输液港的注射座和静脉外的导管部分均埋藏于皮下组织,是一种植入式、可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需要行小手术置入。

Radiology:肺结节横行的年代,选哪种穿刺技术好呢?

本研究旨在比较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引导和CT引导下穿刺肺结节组织取样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如何减少穿刺后出现的淤青?

静脉输液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最基本护理操作,静脉输液后针眼周围的局部组织经常会出现淤青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为我们护士在再次给患者静脉穿刺带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