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抑郁药物时的饮食指南:进餐时机与食物选择

2024-06-07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本文将通过四问四答的形式,探讨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适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还能减轻一些潜在的副作用。本文将通过四问四答的形式,探讨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问题一:为什么服用抗抑郁药物时需要注意饮食?

答: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食欲及营养吸收。适当的饮食可以帮助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减轻如恶心、便秘等副作用,同时也可以补充由于药物影响可能缺失的营养。此外,有些食物和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引发风险。

问题二:哪些抗抑郁药对进餐时机有要求?

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服用时对进餐时机的具体要求:

  •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例如阿米替林和丙咪嗪。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口干和胃肠不适。通常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部不适。研究表明,膳食中高纤维、豆类、鱼、肉类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可能导致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吸收减少。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和帕罗西汀。SSRIs的服用时间较为灵活,但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恶心等胃肠道副作用,因此某些医生可能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这些症状。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例如苯乙肼。这类药物严格限制进食某些高酪氨酸食物以避免高血压危机,但对于服用时间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通常建议与食物一起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

  •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如安非他酮。安非他酮与许多其他抗抑郁药不同,通常不会引起显著的食欲增加或体重增加,服用时通常不依赖于餐食。然而,为了减少失眠的风险,建议在一天的较早时间服用。

  • 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例如文拉法辛。这类药物如果引起恶心,某些情况下可能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部不适。

心理疾病中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综述( Gezmen-Karadağ M,2018)

图片

问题三: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有哪些食物是应该避免的?

  • 高酪氨酸食物:特别是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类药物时,应避免高酪氨酸食物,如熟肉、腌制食品、一些奶酪等,这些食物可能导致高血压危机。

  • 葡萄柚及其制品:葡萄柚含有能影响多种药物代谢的化合物,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累积到危险水平。其中,葡萄柚及其制品含有一种称为呋喃香豆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抑制肝脏和小肠中的一个重要酶——CYP3A4。如葡萄柚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文拉法辛(主要通过CYP3A4酶进行代谢)的血药浓度,从而增强其药效和副作用。

  • 咖啡因和酒精:咖啡因可能加剧焦虑、失眠等症状,而酒精则可能降低药物效果并增加抑郁症状。

问题四:如何通过饮食支持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 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包括高质量蛋白质、健康脂肪(如Omega-3脂肪酸)、复杂碳水化合物以及足够的纤维,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和情绪。

  • 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D、铁和锌等,这些营养素对心理健康特别重要。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 D 缺乏导致抑郁症风险增加。2022 年英国一项针对中年人(127244 例)的前瞻性研究发现, 维生素 D 不足及维生素 D 缺乏者更易发展为抑郁症。深入研究发现,维生素 D 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来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尽管目前的证据不足以将维生素D作为独立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一些研究支持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添加维生素D补充,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在那些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者中。

图片

典型食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神经传递者的影响。红色箭头:相关性增加。绿色箭头:因果关系(Piao J,2023)

  • 保持充足水分:水分可以帮助缓解药物可能带来的口干等问题,并帮助身体排毒。

结论

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过程中,合理调整饮食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能帮助药物发挥最大效能,还可以减轻潜在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患者应与医生或营养师合作,根据个人情况和所服用的药物类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参考文献:

1. Gezmen-Karadağ M, Çelik E, Kadayifçi FZ, et al. Acta Neurobiol Exp (Wars). 2018;78(3):187-197.

2. Bailey DG, Dresser G, Arnold JM. CMAJ. 2013 Mar 5;185(4):309-16.

3. Tuomas Mikola, Wolfgang Marx, Melissa M. et al,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22.

4. 张石盼, 金曼, 倪爱华, 等. 维生素 D 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J]. 现代医药卫生, 2023, 39(13):2267-2271.

5. Piao J, Wang Y, Zhang T, et al. Molecules. 2023 Oct 9;28(19):6992.

作者:精神医学新观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超5万人数据,运动达到推荐量,这种常见疾病的风险降低23%!背后原因竟与大脑有关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可以部分通过减少大脑中与压力相关的信号传导,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对近800万德国门诊患者进行的为期8年的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双向关联的全国性研究

研究结果证实了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的双向联系,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J Multidiscip Healthc: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和抑郁症患病率的关系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此外,预计到2030年,患有糖尿病的总人数将增加到6.43亿,到2045年将增加到7.83亿。

Nature子刊:电休克疗法诱发的大脑容积变化汇聚成抑郁症的共同因果回路

优化对包括CDN在内网络的调节可以改善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NC:大脑结构、炎症和遗传机制介导身体虚弱与抑郁之间的联系

在虚弱前和虚弱的个体中,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并为了解身体虚弱与抑郁症之间的神经生物学和炎症机制提供了见解。

山中医马柯团队揭秘:百合地黄汤及其神秘成分如何助力抗抑郁,肠脑互作机制大公开!

文章揭示了LBRD及其关键生物活性成分Verb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