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用于胶质瘤的早期发现与生长监测文献分析

2011-04-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MedSci注: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其特色在于“早”,作者采用动物模型,观察术后最早发现肿瘤的时间,以及行为学改变的相关性。如果在人体中也能发现类似的相关性,会更有价值。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神经外科的王(Wang TC)等研究发现,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大鼠胶质瘤,而传统的神经系统检查手段则有助于监测肿瘤的生长。论文2月12日在线发表于《神经肿瘤学杂志》(J&nb

MedSci注: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其特色在于“早”,作者采用动物模型,观察术后最早发现肿瘤的时间,以及行为学改变的相关性。如果在人体中也能发现类似的相关性,会更有价值。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神经外科的王(Wang TC)等研究发现,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大鼠胶质瘤,而传统的神经系统检查手段则有助于监测肿瘤的生长。论文2月12日在线发表于《神经肿瘤学杂志》(J Neurooncol)。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以广泛侵犯和进展迅速为特点。不断发展的动物影像学技术,使我们能够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并且通过无创方式监测肿瘤生长,这对于研发新的治疗技术非常重要。   该研究应用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手段以及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技术来监测大鼠胶质瘤模型的肿瘤生长情况,用肢体运动和感觉试验来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并分析大鼠神经行为改变与PET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数据的相关性。   结果为,在手术后7天时,PET影像上可清晰地观察到肿瘤存在。神经行为改变与PET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关性良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