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时间医学|研究发现内源性过氧化氢近日节律震荡调控生物钟

2019-12-01 佚名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院士团队,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该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11月26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细胞生物学》。相关结果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院士团队,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该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11月26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细胞生物学》。相关结果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生物节律震荡现象,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已经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基因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另一种则是机制尚不清楚的基于代谢的氧化还原震荡子,两种机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已经被探索和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仍悬而未决。

刘德培、陈厚早等人及合作者,对单个细胞以及小鼠肝脏内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了测定,发现H2O2水平呈现近日节律震荡。研究人员采用筛选策略,发现核心生物节律调控分子CLOCK蛋白可以直接感受内源性H2O2的震荡。通过构建点突变小鼠证明,半胱氨酸195位点可以直接被内源性H2O2有节律地氧化修饰,而这一修饰对于正常的生物节律不可或缺。

研究人员还证明了定位于线粒体内的p66Shc蛋白是内源性H2O2节律震荡的关键因子,敲除该关键因子可以扰乱内源性H2O2节律,破坏CLOCK氧化还原修饰的正常震荡节律和生物钟功能,最终导致小鼠肝脏转录组震荡重塑,增加小鼠自由周期时长,影响光对于小鼠节律行为重调定。

该研究第一次真正弥合了转录不依赖的氧化还原震荡节律和依赖于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机制两大学术观点之间的鸿沟,增加了人们对于驱动生物节律震荡的根本机制的认识。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Ueli Schibler发表评论,高度评价了该工作,认为该工作有助于回答震荡节律是否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问题。

原始出处:
Jian-Fei Pei, Xun-Kai Li, De-Pei Liu,et al .Diurnal Oscillations of Endogenous H 2 O 2 Sustained by p66 Shc Regulate Circadian Clocks .Nat Cell Biol .2019 Nov 25.PMID: 31768048 DOI: 10.1038/s41556-019-0420-4 .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Pain:纤维肌痛患者的内源性疼痛调节机制

慢性疼痛与内源性疼痛调节的功能障碍相关,涉及中枢阿片样物质和5-羟色胺能(5-HT)信号。纤维肌痛(FM)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其特征在于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和减少运动诱发的痛觉减退(EIH)。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ain上的研究评估了三个功能遗传多态性对130例FM和132例健康对照(HC)患者EIH的影响。根据μ-阿片受体(OPRM1)基因(rs1799971),血清素转运蛋白(5-HTT)基因

J Ophthalmic Inflamm Infect:体外超声碎石治疗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肾结石患者后出现单侧内源性念珠菌性眼内炎

伊朗设拉子医科大学Poostchi眼科研究中心的Shirvani M等人近日在J Ophthalmic Inflamm Infec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报告称,健康女性在进行体外超声碎石术(ESWL)后可能引起内源性念珠菌眼内炎,进而导致灾难性的视力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