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乳腺癌晚期复发呈现ER阳性基因组亚群

2019-03-16 海北 MedSci原创

由于缺乏具有长期详细随访数据的分子特征性患者队列,人们对乳腺癌系统性致死传播的发生率和途径知之甚少。

由于缺乏具有长期详细随访数据的分子特征性患者队列,人们对乳腺癌系统性致死传播的发生率和途径知之甚少。

长期随访对于那些患有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患者尤为重要,这些患者在初次诊断后长达20年内都可能会复发。因此,确定晚期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的特征十分重要。

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统计框架,模拟不同的疾病阶段(局部复发,远处复发,乳腺癌相关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和乳腺癌死亡率的竞争风险,同时产生个体复发风险预测。

研究人员将该模型应用于3,240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980例可获得分子数据的患者,并描绘了不同类别分子信息(即免疫组化亚型; 基于基因表达模式的PAM50亚型;以及基于基因组拷贝数改变和基因表达模式的整合或IntClust亚型)的复发时空模式。

研究人员确定了四种晚期复发的整合亚型,包括约四分之一(26%)的肿瘤,这些肿瘤既有ER阳性,也表现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每种都有特征性的肿瘤驱动的基因组拷贝数改变和确诊后20年的高风险复发(平均47-62%)。

研究人员还定义了三阴性乳腺癌的亚组,其中癌症在五年后很少复发,还有另一个单独的亚组,其中的患者仍然处于危险之中。整合亚型的使用改善了可能的晚期远程复发的预测。

这些研究结果突出了改善患者分层和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试验的机会。


原始出处:

Rueda OM et al. Dynamics of breast-cancer relapse reveal late-recurring ER-positive genomic subgroups.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007-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Radiology:乳腺癌基于受体亚型与原本亚型间差异

本研究旨在验证影像学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标记及分子分类的一致性及其准确性。

J Natl Cancer I:基于DNA甲基化的生物年龄是乳腺癌风险的重要预测因子!

近日,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基于DNA甲基化的生物年龄测量可能是乳腺癌风险重要的预测因子。

Radiology:术前MRI征象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

本研究旨在验证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NAC)后保乳手术(BCS)局部复发(LRR)MRI和临床病理征象的相关性。

JAMA Oncol:可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序贯化疗vs同期化疗

2018年9月,发表于《JAMA Oncol》上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考察了可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序贯化疗vs同期化疗的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胸大的女人易得癌?协和医院告诉你真相!

发现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 瘦高胸大的女人易得癌? 如何较早发现乳腺癌? 患乳腺癌一定要切乳吗? 今天,武汉协和医院 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黄韬教授, 和你聊聊乳腺疾病防治那些事,

Cell Research:贺福初团队发现乳腺癌细胞干性促进机制,开启肿瘤治疗新篇章!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元凶,发病人数占癌症近1/4,死亡占比也达到了15.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BCSC)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指出,巨噬细胞是构建BCSC生态位的重要助力,然而具体机制却始终扑朔迷离。近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旁分泌的跨膜蛋白LSECtin能增强乳腺癌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