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动脉瘤修复术后长期再介入治疗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2020-10-31 门诊杂志 门诊新视野

接受腔内动脉瘤修补术(EVAR)的患者往往需要再次介入治疗。长期的再干预率以及新设备技术是否改变了这一结果,人们此知之甚少。

接受腔内动脉瘤修补术(EVAR)的患者往往需要再次介入治疗。长期的再干预率以及新设备技术是否改变了这一结果,人们此知之甚少。因此,研究者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确定EVAR后再干预的长期自由度和再干预率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者依据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对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进行系统回顾。纳入了记录EVAR后再干预率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研究者对EVAR后每年Kaplan-Meier无再干预率进行了荟萃分析。使用线性回归来评估新设备技术下再干预率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结果

共纳入了30项研究(随机试验,n=3;观察性研究,n=27),在本综述和荟萃分析中包含了32,126例患者。研究范围为EVAR装置的植入日期从1996年到2014年。5年后再次干预的概率为81%(95%CI 77%~85%),10年为70%(95%CI 65%~76%),14年为64%(95%CI 46%~79%)。线性回归表明,当结果按设备植入年份分层时,无再干预率有改善。术后1年,估计无再干预率从1998年的90%提高到2008年的94%(n=26项研究;R2=0.11;P=0.10)。术后3年,估计无再干预率从1998年的77%提高到2008年的90%(n=26项研究;R2=0.27;P=0.006)。术后5年,估计无再干预率从1998年的68%提高到2008年的81%(n=22项研究;R2=0.12;P=0.12)。术后7年,估计无再干预率从1998年的51%提高到2011年的86%(n=22项研究;R2=0.40;P=0.015)。

EVAR患者仍有再次干预的风险,因此必须进行终生监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干预率有所改善,这是因为新的设备带来更低的再干预率。再干预率仍然是新设备和注册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

原始出处:

Zachary J. Wanken, J. Aaron Barnes, Spencer W. Trooboff,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reintervention after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DOI: https://doi.org/10.1016/j.jvs.2020.02.030.

作者:门诊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9 SCAI专家共识声明:经桡动脉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更新版)

2019年12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发布了经桡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专家共识声明更新版,本文是对2013版最佳实践共识的更新,文章主要涉及应用超声协助桡动脉、尺动脉入路的作用、侧支血流无创检查的应用,预防桡动脉闭塞的策略,PCI入路等内容。

Eur Heart J:美国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当代趋势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美国在引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前后主动脉狭窄(AS)介入治疗的当代趋势。本研究纳入分析了2003-2016年美国接受治疗的AS患者,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AS的介入治疗率从96/100000人增至137/100000人,P<0.001。AS介入治疗的住院花费从2003年的22.8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43.3亿美元,P<0.001。在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

JACC:经食管超声指导心脏介入治疗,近九成患者出现食管或胃损伤!加拿大前瞻性研究

目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越来越多地用来指导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但很少有研究评估其安全性。

刘昌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如何选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在天津举行的第六届渤海血管疾病诊疗高峰论坛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的刘昌伟教授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策略的疗效比对分析作了精彩的演讲。

DC2020:李子付,脑血管介入治疗进展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把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对于后期的研发会起到一个指导作用。脑血管病最早是从一百年前开始的,当时围绕颅内肿瘤的问题进行血管造影,最初的目的是想看这个肿瘤染色的情况和占位。

专家访谈|宋治远:在创新和规范浪潮中,推动结构性心脏病不断向前!

凭借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优点,介入治疗已逐步替代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畅谈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前世今生,展望该领域介入治疗发展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