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让中年人重获得低风险保护吗?

2021-05-1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100 mg/dL的个体与未经治疗且LDL-C<100mg/dL的个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CVD的风险水平相似。

目前尚不清楚中年期开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否逆转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风险。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基线时,研究人员根据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建议和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状态,将5687名50岁以上且无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ESA)的参与者进行分组。

研究人员使用Cox回归比较了未经治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00 mg/dL(对照)组与其他组之间的冠心病和CVD风险,并调整了CVD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还根据LDL-C水平(<或≥100mg/dL)、冠状动脉钙化评分(0或>0 Agatston单位)和他汀类治疗状态(未治疗或已治疗)将参与者进行分组,其中未经治疗且LDL-C<100 mg/dL以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0 Agatston单位作为对照组。

LDL-C与CVD

在15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了567例冠心病和848例CVD事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LDL-C<100 mg/dL组冠心病和CVD风险比(HRs)分比为1.16(95%CI为0.85-1.58)和1.02(95%CI未0.78-1.32)。但是,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100 mg/dL以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0 Agatston单位的参与者,冠心病的HR为2.6(95%CI为1.7-4.2),而CVD的HR为1.8(95%CI为1.2-2.6)。

由此可见,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100 mg/dL的个体与未经治疗且LDL-C<100mg/dL的个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CVD的风险水平相似。但是,尽管进行了降脂治疗,但冠状动脉钙化评分>0 Agatston单位的个体仍具有较高的风险,这表明在中年期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无法重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的低危状态。

原始出处:

Kiang Liu.et al.Does Lower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ith Statin Restore Low Risk in Middle‐Aged Adults?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al MESA Study.J AM HEART ASSOC.2021.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0.01969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神药”真来了!血脂下降52.3%,半年只要打一针!| ACC 2020

近日,《NEJM》在首页同时发布Inclisiran的两篇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论文,这两篇文章都显示出Inclisiran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显著降低效果

Lancet:75岁以上高龄老人降脂治疗的收益研究

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效果与75岁以下人群相当

JAMA Cardiology:与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相比,PCSK9抑制剂降低LDL-C的效果更显著

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水平较低的患者中,PSK9抑制剂evolocumab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百分比更高

Lancet:LDL升高对70-100岁高龄人群心肌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的影响

相对于低龄患者,70-100岁人群,LDL胆固醇升高导致的心肌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绝对风险最高,但预防所需的治疗次数最少。

JACC:颠覆!LDL-C为残余胆固醇背了“坏胆固醇”的黑锅?

残余胆固醇,而非LDL-C或许才是引起ASCVD的罪魁祸首?

Eur Heart J:脂蛋白(a)、LDL-C和高血压是FH患者需要主动脉瓣置换的预测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和脂蛋白(a)[Lp(a)]升高是与过早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主动脉瓣狭窄(AVS)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