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孙炳伟团队揭示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抑制新机制

2017-04-18 佚名 科学网

4 月 10 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孙炳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Endotoxin induced autocrine ATP signaling inhibits neutrophil chemotaxis through enhancing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 (内毒素引起的自分泌 ATP 信号通过促进

4月1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孙炳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Endotoxin induced autocrine ATP signaling inhibits neutrophil chemotaxis through enhancing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 (内毒素引起的自分泌 ATP 信号通过促进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人体天然免疫细胞 --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内含量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细菌感染初期,中性粒细胞即可探测到细菌的信号,在趋化分子的精准“导航”下迅速从血管内趋化至病原部位,发挥强大的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表面的主要组成成分,严重感染时细菌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同时内毒素使中性粒细胞“导航”系统失灵,干扰其向病原部位的趋化,从而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发挥抗菌能力。这是严重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孙炳伟教授团队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发现了细菌内毒素使中性粒细胞“导航”系统失灵的机制:中性粒细胞骨架蛋白 MLC 的正常磷酸化与极性化控制了中性粒细胞尾足的伸展与收缩,在保障中性粒细胞趋化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细菌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后,激发了中性粒细胞自分泌 ATP,并顺序活化了 ATP/P2X1/Ca2+ 信号通路,导致了细胞骨架蛋白 MLC 的异常磷酸化及极性化,扰乱了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方向,最终影响其到达炎症部位发挥杀菌功能。



“严重感染、脓毒症是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确保中性粒细胞‘导航’系统正常对严重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旭博士说,“明确自分泌 ATP/P2X1/Ca2+ 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导航”系统受损的关键分子机制非常重要,我们下一步将以此为干预靶点进行深入研究,为严重感染的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发挥其潜在的转化应用价值。”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0-17 drwjr
  2. 2017-04-19 stupidox

    阅读了谢谢分享

    0

  3. 2017-04-18 吴教授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KIDNEY INT: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VAP-1通过产生过氧化氢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

由此可见,VAP-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产生局部过氧化氢梯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VAP-1抑制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肾损伤的一种新疗法。

CLIN CANCER RES:产IL-17的中性粒细胞可加速胃癌进展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细胞基质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直接影响肿瘤的进展。炎症细胞和介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肿瘤不良预后有关,但是尚缺乏对其促进肿瘤进展机制的研究。

CANCER RES: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与肝细胞癌发生进展的性别差异有关

肝细胞癌在男性中更为多发切侵袭能力更强,但是这一性别现象的机制仍是未知的。慢性炎症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病因。

Chin Circul J: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或可作为预测STEMI的新指标

临床上有约1/4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发病症状不典型,有没有什么新手段帮助从中将其甄别出来?众所周知,在急性心梗发作时,血小板和白细胞在其中也很“忙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任法新、董海秋等研究发现,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尤其是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的升高,或可作为预测STEMI的新指标。研究显示,STEMI患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包括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

Am J Resp Crit Care:脓毒症中性粒细胞自噬早于胞外陷阱形成!

这些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自噬早于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增加,这对于败血症期间中性粒细胞效应功能非常重要。该研究为脓毒症期间中性粒细胞自噬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Sci Rep:中性粒细胞的子分类对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重新审视之前对过敏性鼻炎的观念对于满足当今过敏性鼻炎的医学挑战是需要的。以前,不论是过敏季节高峰病人承受过敏症状,还是病人报告并未出现过敏症状,中性粒细胞都被认为是鼻子中的同种细胞群。新的数据资料显示,中性粒细胞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子分类,并且不同的分类在炎症反应中有不同的角色。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花粉季节过敏性鼻炎病人的外周血、鼻骨活组织切片和鼻腔灌洗液体(NAL)中中性粒细胞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