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Cell Res Ther: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2-03-17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本研究是一项I/IIa期非随机开放研究,旨在评估单次静脉输注自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持续时间为52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全球约1%的人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常见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和肿胀,这些症状通常伴随着进行性残疾和关节功能障碍。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没有治愈方法。成功的治疗通常始于皮质类固醇,它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关闭疾病过程,直到甲氨蝶呤等抗风湿药物(DMARD)开始起效。对于对非生物DMARD没有满意反应的患者,可以改用或补充其他合成DMARD和/或几种日益可用的生物DMARD之一,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抗B/T细胞和IL-6R疗法。虽然不常见,但这些疗法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血液系统、肝脏和肾脏功能障碍以及骨髓抑制。

     此外,长期使用DMARDS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抵抗力,导致无效的治疗结果。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的前体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包括软骨、肌肉、肌腱/韧带和骨。它们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再生的能力有助于在许多临床前炎症研究中观察到的治疗效果。更具体地说,在RA的临床前模型中,MSCs被认为具有巨大的疗效潜力。MSC疗法在RA的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尽管研究中的组织来源不同,但RA严重程度的显著改善已被报道。脂肪来源的MSCs(AdMSCs)具有与其他来源的MSCs类似的免疫调节特性,但更实用、更经济、更容易获得。

然而,从历史上看,众所周知,细胞疗法产生不同的疗效结果,主要是由于供体对供体的可变性和最终产品的冷冻保存。目前的研究采用新鲜的、未分化的、培养扩增的MSCs,以确保标准化和一致的最终产品,可以测量其对RA的疗效。虽然先前已经报道了自体ad-MSCs对RA患者的治疗益处,但这是第一项证明在临床上显著减少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证明了自体AdMSC治疗RA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是一项I/IIa期非随机开放研究,旨在评估单次静脉输注自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持续时间为52周。

15例符合条件的RA患者,年龄18~65岁,单次静脉注射2×108个adMSCs,分别于4、12、26、52周进行随访。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66/68评分)关节肿胀和压痛计数标准(S/TJC)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进行检测。安全终点包括血液学、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测量。

    S/TJC的ACR66/68评分在第52周与基线相比显示出显着的改善,具有大的效应大小(ES)(分别为p<0.01,ES=0.83和p<0.001,ES=0.93)。在其他时间点测量的ACR66/68评分中,大ES也很明显。与基线相比,炎症标志物,TNF-α,IL-6和ESR的水平保持不变。然而,在第4周观察到CRP水平与小效应大小的差异(p=0.229,ES=0.33),在第52周进一步改善(p=0.183,ES=0.37)。干预后,血液,肝和肾功能水平基本保持不变(p>0.05)。没有发生急性或长期严重不良事件(AE)。

与基线相比,每次随访时肿胀关节计数均显著减少。与基线相比,在所有的随访周内,压痛关节评分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显著性定义在p值Holm-Šídák(多重比较校正),*p值<0.01;**p值<0.001;Wilcoxon带符号等级检验

炎症参数。与基线(a,b)相比,随访时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或IL-6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在p值Holm-Šídák中定义的显著性(多重比较的Holm-Šídák校正);Wilcoxon带符号的秩检验法

   结果表明,单次静脉注射自体AdMSCs对活动期RA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是安全有效的。来自当前研究的数据支持将ad-MSCs作为RA的治疗干预的探索。

文献来源: Vij R,  Stebbings KA,  Kim H,Safety and efficacy of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phase I/IIa,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pilot trial.Stem Cell Res Ther 2022 Mar 03;13(1) .

作者:医路坦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Front Cell Dev Biol:黄连解毒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黄连解毒汤(HLJDD)治疗RA的潜在活性成分,药物靶点及相关途径。

Rheumatology:甘氨酸通过SAM介导的GPX4启动子甲基化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铁浓度变化研究

滑膜过度增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疾病发展过程中侵袭性血管膜形成和软骨损伤的关键事件,铁浓度下降可能在维持滑膜增殖与死亡的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该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Arthritis Rheumatol:ACPA-IgG可变结构域糖基化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A)的自身免疫反应以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为标志。ACPA可变区糖基化(VDG)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存在及其对治疗的反应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描述。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EBioMedicine:孕期酒精暴露和青春期应激对成年雌性大鼠关节炎反应的调节作用

基于初步临床数据显示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的个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本研究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中研究了产前酒精暴露(PAE)对炎症性疾病分布的调节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是多因素发病。遗传、肿瘤、炎症、免疫、代谢、环境等因素。那么,如何通过早期影像学对其诊断?一起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