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两会代表委员为医护人员披上法律“铠甲”

2017-03-15 索思 健康界

“法律”在两会期间“很忙”:精神病司法鉴定如何坚守科学性?护士如何更体面的执业?医疗暴力事件可否入刑?两会代表委员抛出问题,等待解答。


法律既是规范医疗行为的“界标”,又是保卫医护人员的“铠甲”。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出相关“涉医法案”,给医护人员一份“公正”的提醒。

是非面前,精神病司法鉴定如何坚守科学性?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不久,武汉面馆砍头事件、南京宝马肇事案等精神病人犯罪问题将公众舆论聚焦在精神病人犯罪管控的议题上。

对精神病人消除歧视和给予关怀的前提下,湖南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秦希燕代表认为,在“家庭为主、政府为辅”的管理模式之外,要把精神病人的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网络监控体系,及早发现,督促约束、治疗。加强对精神病人群的管理登记,对于精神病人肇事实行责任倒查。

精神病人犯罪事件中,司法鉴定虽然不是唯一依据,但其科学性、鉴定意见会对最终量刑产生影响。对此,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代表认为,必须要规范司法鉴定管理,提升司法鉴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让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有保障。

而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精神病人,要在整治羁押中,配备完善的医疗保障设施。傅莉娟介绍,现在湖南已经有一些地区建成配备完善医疗条件的羁押场所,应该继续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法律是否可以让护士更体面的执业?

我国老龄化进展迅速。全国政协委员李秀华介绍,近1.5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

而随着医卫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护理服务更加注重质量。但是我国的护士数量远远不足,李秀华列举一组数字,96.7%的患者或家属担心出院后的导管维护问题;34.6%认为医院目前没有一个专门提供各种咨询的场所;34.4%认为现有的门诊只单纯看病,无法满足各种健康咨询。

而护士哪里去找?

由此,李秀华建议将《护士法》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让护士能够合理合法并且体面的工作。

有了法律保障,才能打开护士执业瓶颈,推进开办护理院、护理站、安宁疗护中心工作落地,吸引更多的有能力、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专科护士体面执业、实名出诊或多地点执业,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上下贯通的激励机制,体现劳动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医患唇齿相依 医疗暴力事件可否入刑?

时有发生的伤医案件及医闹事件,警醒我们目前的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认为,现有规定对个人纠纷与医患矛盾的界定模糊,中间灰色地带过宽,导致在对伤医案件的定性处理上更多被认定为个人纠纷或一般意义上的医患矛盾,而非刑事案件,不利于对医护队伍的保护。而两者的区分点,熊思东指出,如果事件已经发展到对医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侵害,就应该属于刑事犯罪。

据健康界了解,虽然2016年,国家卫计委、公安部、司法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的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但现实却不乐观,仅2017年以来,全国发生的伤医事件之密集已有赶超往年之势。

在医疗暴力如此凸显的当下,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医学院院长何彬生在两会上建议,建立“反医疗暴力法”,从制度上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和人格尊严。

医疗场所是特殊的场所,法律维护医疗群体的安全和权益,也是在维护所有人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递交了“增设扰乱医疗秩序罪”的提案。他认为,此举可以与2015年《刑法》“医闹入刑”有关的条文相适应,刑法也可以落地,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依据这条法案,对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身心安全、伤医、杀医、辱骂医生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追责,起到威慑的作用。

作者:索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