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ER: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生理机制

2021-09-1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中风后遗留的半身不遂,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使部分机体功能得到恢复。大约60%的患者在中风后6个月后依然无法恢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康复疗法,如运动疗法、镜像疗法、虚拟现实、神经-肌肉电刺激。此外

中风后遗留的半身不遂,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使部分机体功能得到恢复。大约60%的患者在中风后6个月后依然无法恢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康复疗法,如运动疗法、镜像疗法、虚拟现实、神经-肌肉电刺激。此外,机器人驱动装置在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手臂和手的功能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大多数评估机器人强化训练计划的研究都是在慢性中风患者中进行的。而且,关于机器人辅助治疗的影响以及中风后前3个月内瘫痪上肢的训练方法,研究较少。

康复的结果通常表现为运动功能改善。目前,对运动功能障碍和恢复的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仍然有限。为了优化康复计划的设计,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康复的生理过程。经颅磁刺激(TMS)作为安全无痛检查皮质和皮质脊髓生理学的合适工具,有助于解释这些过程。为了解决一些提出的问题,研究了亚急性中风患者上肢附加机器人辅助训练的效果。在训练中,使用了上肢外骨骼,提供可调节的手臂支撑,并允许重力支持和计算机增强的手臂练习(Armeo®Spring)。一些使用该装置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运动功能的改善,包括力量的增加,以及痉挛和疼痛的减轻。本研究旨在回答三个问题:这种强化治疗会导致临床改善吗?额外的训练是否会引起运动兴奋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有何关系?在严重中风后较早期增加运动训练量是否可行,或者患者是否会因为过度疲劳而停止参与运动训练?本文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本研究是一项针对亚急性卒中后患者的前瞻性单盲病例对照研究。通过上肢Fugl-Meyer评估(FMA-UE)测量的上肢功能变化。测量运动诱发电位的大小和自愿性肌肉激活期间获得的皮层静默期的持续时间。进行行为任务和神经生理学实验并对其进行评分的研究人员对患者接受的训练类型是盲的。共有30名患有严重或中重度上肢偏瘫的亚急性中风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来自神经康复科(德国阿伦斯巴赫Kliniken Schmieder)。根据病例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干预组或对照组。以基线FMA-UE值和患者年龄作为匹配标准。每组由15名参与者组成。

figure1

实验流程

机器人辅助治疗使用Armeo®Spring外骨骼,该外骨骼为上肢提供重量支撑,并连接到可玩各种虚拟现实游戏的PC。所有患者均参加常规住院神经康复治疗。重要的是,在住院患者康复期间,两组均接受低强度Armeo®Spring治疗(每周两次) × 30分钟),作为诊所标准康复程序内的治疗干预。干预组每周接受五次为期三周的额外45分钟的Armeo®Spring训练。常规的Armeo®治疗在下午进行,额外的培训课程在上午进行。

figure2

上肢Fugl-Meyer评估结果

为了记录运动功能的变化,患者在基线检查时、三周后(术后)和另外两周的住院康复(随访)后接受FMA-UE测试。选择两周的随访间隔(而不是三周或更长的时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仍然可以作为住院患者接受检测的可能性。FMA-UE是中风后运动恢复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定量测量方法(分数范围为0-66;分数越高,表现越好)。功能改善5分或以上被认为是临床意义上的改变。在基线检查时采用Bells试验评估视空间忽视。该任务由一系列钟和无关的干扰物组成,并允许对视觉空间忽略进行定量评估。最高分是35分。

在25名受试者中,在基线检查时和3周后,使用连接到Magstim 200设备(英国Magstim有限公司)的圆形线圈在运动皮层上进行TMS测试。连续记录两个三角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皮层静默期(cSP)。选择三角肌作为靶点的原因是期望从三角肌记录MEP和CSP的频率高于从手部肌肉记录。单次TMS脉冲用于测试皮质运动兴奋性。采用120%的运动阈值强度。两个大脑半球连续测试。给予五次刺激并计算平均值。记录是在受试者休息时进行的。在受试者以最大自愿收缩(MVC)的20%左右对三角肌进行等长收缩时,应用经颅磁刺激。首先,刺激未受影响的半球,然后刺激受影响的半球。连续给予五次刺激。通过测量从MEP开始到肌电活动再次出现的时间来分析cSP持续时间。对MEP振幅进行峰间测量。计算两个参数的平均值。MEP振幅被用作兴奋的指标,而cSP反映了抑制特性。

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失用症行为,也未表现出视觉空间忽视,且在认知上能够理解指令和执行任务。干预组的FMA-UE平均得分从基线检查到测试后提高了10.6分,从测试后到随访提高了3.9分。在对照组中,从基线检查到测试后,FMA-UE平均得分提高了7.3分,从测试后到随访,FMA-UE平均得分提高了3.3分。两组在FMA-UE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 < 0.001)。在三个时间点,各组之间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 > 0.30)。13例患者中有10例FMA-UE值介于 10-20分达到了临床意义上的改善。FMA-UE值介于20-30分显示出5分或以上的变化。对照组的三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肩痛。因此,他们在后测试中恶化。相关分析显示基线FMA-UE与功能改善程度(rs)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0.22;p = 0.25)。

figure3

轻瘫侧预神经支配期间MEP振幅变化与临床改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非瘫痪侧的神经生理学参数保持稳定,在术前、术后和组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 > 0.05). 此外,两组受影响侧和健康侧在基线检查时的神经生理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 < 0.002)。在21名患者中,受累半球的静息运动阈值超过刺激器输出强度的100%。因此,25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的MEP反应只能来自松弛的三角肌。三周后,可以从另外三名患者身上获得MEP反应。由于病例数量较少,未进行进一步的统计评估。基线检查时,除两名患者外,所有患者的瘫痪侧均可获得MEP。三周后,其中一名患者在神经支配前出现MEP。在干预组中,与试验前相比,试验后偏瘫侧的MEP振幅显著增加(p < 0.01)。 在对照组中,试验后与试验前相比,MEP振幅没有差异(p = 0.6)。 此外,两组在基线检查时没有差异(p = 0.44),但在测试后(p = 0.02). 干预组的MEP振幅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之,在干预组中,额外的机器人辅助治疗导致更强的兴奋性增加。然而,这种效应并没有在行为水平上转化为运动性能的改善。

Sehle, A., Stuerner, J., Hassa, T. et al. Behavior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 intensified robot-assisted therapy in subacute stroke: a case control studyJ NeuroEngineering Rehabil 18, 6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2984-020-0079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 Robotics:新希望!微型机器人或将奋战抗肿瘤前线

近来,合成微纳米材料已经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现有的微纳米平台在深部组织成像和体内运动控制方面仍然不够优秀。近日,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光声计算机断层扫描(photoacoustic computed tomography,PACT)引导的体内肠道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Sco;Robot:新希望!微型机器人或将奋战抗肿瘤前线

近来,合成微纳米材料已经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现有的微纳米平台在深部组织成像和体内运动控制方面仍然不够优秀。近日,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光声计算机断层扫描(photoacoustic computed tomography,PACT)引导的体内肠道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机器人治疗前列腺癌!智慧医疗时代 泌尿外科“黑科技”有多牛?

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科技与医学的融合,新理念、新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如激光技术、机器人、“互联网+”、5G等等。为了更好地促进泌尿外科新技术的应用,医学基础走向转化,临床与科技相结合,以及互联网医疗赋能专科和基层。8月4日, 由国家远程医疗及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与转化研究学组联合主办的“2019中日泌尿新技术高峰

国内首例!上海九院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科团队完成国内首例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在上海九院安装了RobOtol耳科机器人的一体化手术室中进行,由院长吴皓教授主刀。据吴皓教授介绍,患者为中年男性,近十年双侧听力逐渐下降,近二年已发展为双侧极重度聋,已无法正常交流。吴皓教授表示,人工耳蜗是重度或极重度耳聋重建听觉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80万耳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手

全国首例!介入机器人“鲁班”完成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

2019年12月1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下称“北京天坛医院”)通过远程遥控手术机器人“鲁班”,成功为一名来自陕西的患者完成了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这是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该手术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医师李佑祥、吕明指挥,副主任医师江裕华操作。建立血管通路后,江裕华来到手术室外的医生主操作端,通过操纵2个手杆,远程遥控介入机器人“鲁班”,精确实施了对患者左、右颈动脉

中国首例机器人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京完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获悉,中国首例机器人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KA)手术近日在北京完成。此次使用的HURWA关节手术机器人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尖端科技医用设备。 据介绍,该手术由北京协和医院关节外科林进、王炜团队实施。在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和职能处室的合作下,“中国造”关节机器人完成了此次“首秀”。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而TKA手术

拓展阅读

【协和医学杂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本文从CPSP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CPSP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SVN: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风风险的十年跟踪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持续10年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仍增高,同时由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European Radiology:聚焦CT血管造影选择性显示卒中相关动脉的技术可行性

现阶段,深度学习彻底改变了图像后处理,并可用于许多医学图像执行任务。

神经科一周速递:热点解读进展大盘点!

一周热点分享 ,紧跟神经科学前沿,让每一次诊疗都更精准,点击立即查看!

Stroke:卒中与癫痫风险—— 一项基于丹麦全国登记的研究

脑卒中后癫痫的绝对和相对风险估计值均低于之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