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衍生物红斑狼疮候选新药进入II期临床

2019-07-15 黄辛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课题组和李英课题组,通过对天然产物青蒿素进行结构优化,获得了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马来酸蒿乙醚胺,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最近,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II期临床试验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据悉,这种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免疫抑制活性发现及应用,已获得国内外两项专利授权,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复杂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课题组和李英课题组,通过对天然产物青蒿素进行结构优化,获得了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马来酸蒿乙醚胺,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临床试验批件。最近,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II期临床试验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

据悉,这种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免疫抑制活性发现及应用,已获得国内外两项专利授权,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复杂、最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和疾病的异质性,使得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国际药学界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马来酸蒿乙醚胺是服用方便的新型小分子药物,疗效作用机理清楚。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化学I类候选新药,现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单抗类药物)不同,其通过多靶点途径恢复疾病状态下失衡的免疫内稳态,避免了单抗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同时,马来酸蒿乙醚胺与现有青蒿素类药物相比,具有水溶性好、免疫抑制活性强、用药剂量低和口服方便等特点。

据悉,II期临床试验将在被确诊为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开展。专家表示,如临床试验顺利推进,上市后将有望填补该领域小分子药物的空白,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黄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患儿,女,小于胎龄儿,

妊娠中晚期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

患者女,20 岁,主因皮疹4 个月余,加重伴颜面、四肢水肿1 个月于2014 年7 月13 日入院。患者4 个月余前妊娠期出现面颊蝶形红斑,渐累及双眼睑、前额、双手掌,部分伴脱屑,无发热,无脱发、反复口腔溃疡及关节肿痛等,未予特殊诊治。1个月前出现颜面及四肢水肿,气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 d 前间断头痛,嗜睡,无恶心、呕吐、视物不清。

Science:栗占国团队研究成果:一种异常免疫分子让红斑狼疮易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疑难病,过去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因其发病机制不明,诊治疑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能根治。因此,探究SLE发病机制,一直是免疫学和风湿病学关注的重点,但也是难点。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4 例

例1 女, 77 岁。头皮皮疹伴痒 2 个月,加重 1 周。2 个月前右颞部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 瘙痒,外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予氟芬那酸丁酯 外用,效果欠佳。后丘疹增多融合,呈条带状分布。 1 周前皮损脱屑,瘙痒加重,无光敏感。皮肤科情况:右颞部呈开口向后的“C”型条带状暗红色斑块, 沿 Blaschko 线( 以下简称 B 线) 分布,上覆少量鳞屑 ( 图1a ~1b) 。实验室检查:

皮肤型红斑狼疮如何治疗?2019版指南这样建议

基本治疗和局部治疗,牢记这5点1. 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包括正确认识疾病、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积极配合医生、定期随访等。2. 避免不良刺激,包括防晒、防寒、戒烟、避免外伤等;3. 注意补充维生素D,尽量避免高盐饮食及光敏性食物,慎用光敏性药物。4. 外用糖皮质激素,皮肤薄嫩处选择弱或中效制剂,肥厚及疣状皮损选用强效或超强效制剂,亦可采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5.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

上海仁济医院:雷帕霉素或成红斑狼疮潜在有效治疗药物

雷帕霉素是智利复活岛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由土壤链霉菌分泌的代谢物,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2日披露,该院风湿科主任医师鲍春德团队与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张晓明课题组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新的潜在的有效治疗药物。据悉,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风湿病领域知名期刊——《风湿病年鉴》上。众所周知,人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