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房颤患者cTnI 和NT-proBNP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2014-05-05 永远 编译 中国医学论坛报CMT心血管微信

RE-LY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在房颤患者中,与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短暂升高或不升高相比,这两种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重复测定这些心脏标志物水平可改善卒中、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预后。论文5月2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研究纳入RE-LY试验的2514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和3个月后采血样测定cTnI和NT-proBNP水平,

RE-LY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在房颤患者中,与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短暂升高或不升高相比,这两种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重复测定这些心脏标志物水平可改善卒中、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预后。论文5月2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研究纳入RE-LY试验的2514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和3个月后采血样测定cTnI和NT-proBNP水平,中位随访2年。

结果显示,在两个时间点均可检出cTnI的患者比例为48.5%,在两个时间点均可检出cTnI的患者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在任一时间点cTnI水平短暂升高或不升高的患者(P<0.005)。基线和3个月时,一种或两种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较高有关(P<0.0001)。同时重复测定两种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对预后的预测准确性最高(P<0.05)。


作者:永远 编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nt J Cardiol:解放军总院郭豫涛等发现房颤患者肾功能障碍可预测中风或死亡风险

研究要点: 1.解放军总院郭豫涛等人进行了随访两年的队列研究,分析肾功能障碍与房颤患者中风、死亡和出血事件的相关性。 2.研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与中风或死亡、死亡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升高有关,肾功能恶化可增加房产患者死亡风险。 3.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上。【原文下载】 对于房颤患者,肾功能障碍被认为是中风和出血的风险因子。但肾功能障碍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患者中风和出血

Circulation:达比加群用于合并肾损害房颤患者的安全性研究

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肾小球滤过率(GFR)≥80 ml/min的房颤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可显著降低大出血发生率。论文12月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 此项研究从达比加群RE-LY试验中纳入17951例具有基线肌酐数据的房颤患者,并利用Cockcroft-Gault、CKD-EPI和MDRD公式计算GFR。在6190例亚组人群中基于GFR计算胱蛋白酶抑制剂C。

JAMA:哪些房颤患者可将射频消融作为一线治疗?(RAAFT-2研究)

RAAFT-2试验(射频消融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房颤一线治疗的比较)显示,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可以作为部分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并成功执行。该研究于2012年美国心律学会科学会议上首次提交报告,于2014年2月19日正式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研究简介 RAAFT-2研究由汉密尔顿McMaster大学的Carlos M

薛玉梅:如何预测及处理房颤抗凝相关性出血?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抗凝治疗是把“双刃剑”,减少血栓栓塞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出血风险。临床上因房颤抗凝治疗所致的出血并发症并不少见,严重者如颅内出血甚至死亡。临床医师在房颤抗凝治疗前应慎重评估出血风险,治疗过程中积极预防和处理出血并发症。 目前房颤抗凝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为华法林,临床试验报道其所致大出血年发生率为1.3%~7.2%

Am J Cardiol:PCI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路漫漫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真实世界中行PCI的房颤患者口服抗凝使用不足且抗凝强度往往不够,接受口服抗凝的患者长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未降低卒中发生率。论文4月2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 在CREDO-Kyoto登记队列-2中,研究者从12716例接受首次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中识别出1057例房颤患者。尽管大多数(75.2%)房颤患者CHADS2评分≥2,但是仅5

左心耳封堵器为房颤患者排忧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世界范围内的房颤患者约为3350万人,我国约有800万名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而由房颤引起的卒中通常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 而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在房颤发作时,左心耳中瘀滞的血液极易形成血栓或血块,这些血块进入大脑血管,从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不同于我国现有的治疗方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