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导读: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7-06-27 佚名 7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近些年,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201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成立后,全国各地介入诊治中心、介入培训基地陆续成立,呼吸介入领域开始迅猛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同时还指出存在规范化不足、医师培训体系有待完善、临床研究欠缺等短板,希望通过更高层次的“规范、普及、提高”,加强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介入呼吸病学事业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201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成立后,全国各地介入诊治中心、介入培训基地陆续成立,呼吸介入领域开始迅猛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同时还指出存在规范化不足、医师培训体系有待完善、临床研究欠缺等短板,希望通过更高层次的“规范、普及、提高”,加强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介入呼吸病学事业的发展。
王广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指出,目前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我国中心气道狭窄的临床治疗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且具有自身的特色,如在气道结核、气管插管引发的良性气道狭窄的处理方面,我国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国已可生产多种金属支架,操作技术也不断改进。硬质气管支气管镜在我国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由过去仅3家医院常规开展硬镜下手术,发展到目前有数十家单位装备了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技术水平也已比肩发达国家。我国学者对冷冻治疗的应用、经胸壁的治疗技术等也获得了国外专家的认可。

近5年,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新技术的引进速度明显加快。活瓣肺减容、支气管热成形等技术已逐渐在各地开展。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在钟南山院士的领导下,我国顺利完成了首个对IBV活瓣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REACH),其结果与对EBV活瓣的研究——著名的VENT研究结果相近,而且气胸等不良事件显著减少,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他一些最新的技术也几乎同步进入中国,如支气管镜经肺实质结节侵入技术已开始在我国进行临床研究。在肺癌的早期治疗技术方面,我国学者也已开始探讨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未来,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应着眼于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分层次制定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普及发展规划,加强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推动新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

原始出处:
张红. 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培训——学科发展的基石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 6 ): 405-407.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7.06.003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06-30 杨利洪

    学习了,提高了

    0

  2. 2017-06-27 清风拂面

    很好,需要大家继续努力

    0

相关资讯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Penumbra 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研究目的是评估Penumbra 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 ] 。该试验纳入发病3 h 内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失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 闭塞血管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比率为82%

ESC 2015:ACS介入治疗的股动脉和桡动脉之争结束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NEJM:对糖尿病患者行冠脉洗脱支架,依维莫司优于紫杉醇

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先前有研究比较了紫杉醇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或与其类似药物如依维莫司、唑他莫司)洗脱支架,但得出了矛盾的结果。

JAMA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会更安全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时,使用血管内超声显像 (IVUS) 可以得到更好的临床结局。不过有数据表明,当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时,IVUS的临床应用就会受到限制。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长冠状动脉病变(植入支架长度 ≥28 mm)患者进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时,通过IVUS能否更优于血管造影术。该随机多中心研究纳入了1400名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涂层支架植入时,随机使用IVUS(n=700)或

Heart: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vs 药物治疗

目前关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治疗(选择性药物治疗 v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结局相关数据还很少。因此研究者对CTO患者进行了一项连续队列研究,比较该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和PCI治疗的长期临床结局。该研究纳入了2002-2007年间血管造影诊断为CTO的1957名患者。其中 405 (20.7%)名患者选择PCI, 667 (34.1%)名患者选择药物治疗,885 (45

OCC 2017:韩雅玲院士——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近进展

今天召开第11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来自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的韩雅玲院士从三个方面:心肌血运重建策略的新证据、PCI相关的药物治疗进展、新型支架研究进展,回顾了2016~2017年以来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一、 心肌血运重建策略的新证据 1.EXCEL研究选取了2905名上低中危(SYNTAX得分≤32)无保护左主干患者,最终纳入1905名患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