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癌症相关的诺贝尔奖

2015-03-17 浩然 医学界网站

癌症是人类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每年约有 800 万人死于癌症,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人类也一直未放弃同癌症的斗争。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作为对世界上对生理学和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在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举行。诺贝尔医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7项与癌症相关的研究获得了该奖项,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七次诺贝尔奖的回

癌症是人类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每年约有 800 万人死于癌症,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人类也一直未放弃同癌症的斗争。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作为对世界上对生理学和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在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举行。诺贝尔医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7项与癌症相关的研究获得了该奖项,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七次诺贝尔奖的回顾来探求科学家和医生们在寻求解决癌症疾病道路上的足迹,以飨读者。 


(一)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寄生虫致癌说”

丹麦医学家约翰尼斯·菲比格在1907年在科研中发现了一种他称为螺旋体癌(Spiroptera Carcinoma)的生物,并发现这种生物能够引发老鼠的癌症,因此提出了“寄生虫致癌说”,并于1926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然后在约翰尼斯·菲比格去世后的数年里,其他科学家却不能重复他的实验结果,并发现螺旋体癌并非是造成小鼠癌症的原因,菲比格所描述的癌变实质上是 白鼠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化生现象。

   
约翰尼斯·菲比格

(二)1966年裴顿·劳斯—“病毒致癌说” 

1901年来自美国的裴顿·劳斯将鸡的结缔组织瘤的无细胞滤液注射于健康鸡后,发现健康鸡同样发生肿瘤,并提出了“病毒致癌说”。裴顿·劳斯也因此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断发现些病毒与癌症相关的例证,如E B病毒与鼻咽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宫颈癌,肝炎病毒与肝癌。
 
裴顿·劳斯

(三)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以及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970年美国人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以及霍华德·马丁·特明对引发“劳斯肉瘤”的病毒研究后证实该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并发现了逆转录酶,该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形成互补DNA(c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进而触发细胞的非正常增殖而转化为癌细胞。这三位科学家于197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四)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以及哈罗德·法姆斯-“原癌基因的发现” 

在原癌基因发现之前,科学领域一直认为癌症是由病毒基因所致,来自美国的迈克尔·毕晓普和哈罗德·法姆斯同时也在研究肿瘤病毒的热潮之中,但是他们发现肉瘤病毒所含有的致癌基因。在鸡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正常细胞的基因组都能找到,因此他们认为不是由于病毒的侵入导致癌基因进入细胞,癌基因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而这种基因被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的发现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使癌症真正进入分子研究时代。

(五)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蒂姆·亨特以及保罗·纳斯-“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和保罗·纳斯,以表彰他们在生理学或医学研究领域中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他们采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并以酵母为模式生物,确定了在真核生物中控制细胞周期的两种因子: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控制中出现的基因缺陷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的变异,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可以用于“肿瘤诊断”,并为治疗癌症提供另一种思路。

(六)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引起女性宫颈癌的病毒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在20世纪80年代豪森在宫颈癌的活组织切片中发现了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并成功的克隆了引起70%宫颈癌病例的两例人乳头状瘤病毒。豪森的研究成果直接促使了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从而大大减少了世界上宫颈癌患者的比例。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七)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被授予给了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以及杰克·绍斯塔克在最初的合作研究中发现端粒中一段独特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后来布莱克本的博士生卡罗尔·格雷德发现了参与端粒DNA复制的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从而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的奥秘。目前大量的体内外实验均证明抑制端粒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有理由相信端粒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性靶标。

在面对癌症的威胁时,人类从未停止过斗争,正是有着诺贝尔奖获得者般的探索精神,各国的科研以及医学工作者不断取得创新和进步,但是消灭癌症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最后与大家共享华罗庚教授的警句:“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麽偶然的机遇的话,那麽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参考文献:
 
1:刘学锋,赵文先,杨平。癌症研究进入分子时代—兼评198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贡献。医学与哲学,1990年。
2:王世成。诺贝尔医学奖与癌症研究。家庭医学,1994年。
3:晓天。他们为治疗癌症带来希望—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介。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
4:刘念龙。用30年追寻宫颈癌杀手—诺贝尔奖得主豪森的故事。南方周刊,2008年。
5:崔浪军,胡苏宝。人类抗衰老与癌症治愈的福音—解读2009年诺贝尔生理奖和医学奖。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

作者:浩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到底高不高?

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现在到底处于啥水平?近期,国家癌症中心发表了《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一文,小编按捺不住好奇的心,赶紧秉烛夜读,看完一遍过来给网友们分享一下心得。 我大中国是不是要成癌症高发地了? 小编记得伟大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注意不是WTO)2014年发布过GLOBOCAN 2012的数据,说2012年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数达到1400万和820万,中国新诊

Appl Phy Lett:新磁性材料自我加热,高温治疗癌症

近日,来自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磁性材料,其可以实现一种非凡的自我调节的加热效应,从而为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的高温癌症热疗法提供一定的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可以被机体健康细胞“容忍”的温度一直被认为可以来破坏癌细胞,而一种利用磁性颗粒的新方法或许可以被引入组织中,通过加热来实现杀灭癌细胞治疗癌症的目的,但是

我国癌症死亡率未来20年仍将上升

3月9日,中国宫颈癌防控“粉兰行动”第二届高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在会上表示,我国癌症死亡率在未来20年~30年仍将继续上升,一级预防成效显现较慢,而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立竿见影,是当前癌症防控急需加强的关键工作。 专家介绍,过去30年我国癌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20年~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暴露于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的人数过多,癌症死亡率将继

美国医生如何治疗癌症?

人物简介:张玉蛟,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肿瘤放疗中心(MDAnderson)和立体定向放射科主任,得克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放疗协会组肺癌专家。现担任美国放射科学院肺癌专家组主席、中美放射治疗和肿瘤学协会主席、国际质子重离子治疗协会胸部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会学报高级副主编。 通过中介机构去美国治疗癌症,或通过网络请美国专家远程会诊已成为不少中国人的选择。美国医生到底是如何

盘点:250年抗击癌症中的里程碑式进展

在过去的250年间,在攻克癌症的斗争中,我们见证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篇文章中,让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下抗癌历史中那些里程碑式的突破与进展。   1775:烟囱灰和鳞状细胞癌   Percivall Pott 鉴定出了扫烟囱灰的人所患的阴囊鳞状细胞癌和他们与烟囱灰长时间接触的关系。他的报告第一次把癌症的发展与环境的作用相联系。   1863: 炎症和

Cancer:瑜伽有助于减轻乳腺癌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