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施一公揭开老年性痴呆关键酶--γ-分泌酶的精细三维结构

2014-07-04 MedSci MedSci原创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人类γ-分泌酶(γ-secretase)的三维结构,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γ-分泌酶的功能机制,开发出预防及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的新型γ-分泌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γ-secretase”发表在6月2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清华大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人类γ-分泌酶(γ-secretase)的三维结构,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γ-分泌酶的功能机制,开发出预防及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的新型γ-分泌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γ-secretase”发表在6月2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和剑桥生物医学院的Sjors H. W. Scheres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施一公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 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回国后这5年里,施一公在 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人才引入桥梁。去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严重威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虽然目前对于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医学界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Aβ肽和它们的寡聚物在 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理学上起着重要的成因作用。具有很强自聚性的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水解产生的β片层结构的多肽。APP是广泛存在于全身组 织细胞膜上的I型跨膜糖蛋白,主要有3种分泌酶,即α、β和γ分泌酶参与了APP的两种代谢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通过抑制γ-分泌酶,可减少β淀粉样 前体蛋白的裂解来降低Aβ的生成,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

而在控制细胞发育命运的分子通路中,Notch信号通路是其中一个关键的代表。该通路的异常与几种类型的癌症发生密切相关。Notch在人类肿瘤中 的作用日益受到高度的重视,由于人类肿瘤中存在Notch基因的活性突变和扩增,表明了Notch信号通路有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发现γ-分泌酶抑 制剂可阻止Notch分子的致癌(胞内)结构域形成,抑制Notch活性,表明γ-分泌酶抑制剂有潜力成为一类新型的癌症靶向性治疗药物。

γ-分泌酶是一种膜嵌入式天冬氨酰蛋白酶,由早老素-1(PS1), PEN-2, APH-1和 nicastrin组成,其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组织细胞中。尽管人们在γ-分泌酶的功能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然而由于表达及纯化完整的γ-分泌酶一 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其结构研究则进展缓慢。对于γ-分泌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单粒子分析,揭示出了分辨率为4.5埃的完整人类γ-分泌酶复合物三维结构。这一γ-分泌酶复合 物包含一个马蹄形的跨膜区,和来自nicastrin的一个大胞外域(ECD)。马蹄形的跨膜区中包含有19个跨膜束(TMs),ECD则直接定位在TM 马蹄形成的中空空间(hollow space)之上。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nicastrin ECD在结构上与谷氨酸羧肽酶PSMA相似。这一结构为了解γ-分泌酶的功能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原始出处:

Peilong Lu,Xiao-chen Bai,Dan Ma,Tian Xie,Chuangye Yan, et al.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γ-secretase. Nature doi:10.1038/nature13567

施一公简介:

教授,博导,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85-1989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0-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
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1996-1997 美国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1998-200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2001-200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3-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2007-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
2008-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
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与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5)
#插入话题
  1. 2020-08-23 仁心济世

    #老年性痴呆#可能与#γ-分泌酶#并无实际性联系!!

    0

  2. 2016-01-26 doctording1

    这篇文章有一定深度

    0

  3. 2016-01-26 doctording1

    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0

  4. 2014-11-19 gwc392

相关资讯

中科院:施一公和饶毅双双落选院士无关国籍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落选中科院新科院士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施一公落选因“国籍”问题。此前首轮候选就被淘汰的北大教授饶毅的“国籍”问题亦是疑团。   对此,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委会秘书长曹效业近日正式回应,施一公和饶毅国籍没有问题,其双双落选院士与“国籍”无关。   施饶被曝落选因国籍   据媒体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院士称,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

Nature:施一公成功解析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结构

4月14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题 为《细菌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结构》(Structure of a bacterial energy-coupling factor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复合物四聚体的晶体结构,并通过结构信息阐述了该蛋白复合物的工作的分子机制。清华 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王廷亮和生

Cell Rep:施一公连发两篇文章 解析细胞死亡新机制

日前,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研究组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RIP3-Mediated Necroptotic Signaling”的文章,解析了RIP3介导的细胞坏死信号途径,为搭建相关的分子作用框架提出了新见解。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同时这一研究组也解析了另外一种细胞死亡途径,报道了细胞凋亡过程中CED-4凋亡小体与CED-3

Nature:施一公解析Lsm蛋白质复合物晶体结构 揭示RNA剪接机制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发表最新论文,阐述Lsm蛋白质复合物特异性识别剪切体U6 RNA的分子机制。图示Lsm2-8复合物与U6 RNA的特异性识别。11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题目为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Lsm complex bound to the 3’ end sequence of U6

施一公获瑞典皇家科学院2014年爱明诺夫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2013年9月13日宣布,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Gregori Aminoff Prize),奖励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爱明诺夫奖设立于1979年,用以奖励世界范围内在晶体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这是该奖设立35年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据悉,颁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