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日本科学家成功解析代谢关键因子受体结构

2015-04-15 佚名 生物谷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结构生物学方法对脂联素(adiponectin)受体,AdipoR1和AdipoR2,进行了结构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具有与G蛋白偶联受体不同的七次跨膜螺旋,对于靶向脂联素受体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治疗方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脂联素作为抗糖尿病分子对健康长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脂联素(adipone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结构生物学方法对脂联素(adiponectin)受体,AdipoR1和AdipoR2,进行了结构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具有与G蛋白偶联受体不同的七次跨膜螺旋,对于靶向脂联素受体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治疗方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脂联素作为抗糖尿病分子对健康长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脂联素(adiponectin)激活其受体,AdipoR1和AdipoR2,能够分别增强AMPK和PPAR的活性。有研究推测AdipoR1和AdipoR2具有七次跨膜螺旋,与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相反的拓扑结构。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人类AdipoR1和AdipoR2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分辨率分别达到2.9 Å和2.4 Å,他们通过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是具有不同结构的一类新受体。脂联素受体的这种七次跨膜螺旋在构象上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七次跨膜螺旋不同,在这种新的 七次跨膜螺旋中,由三个保守组氨酸残基协同一个锌离子形成了一个大的腔体。这种锌结合结构可能在adiponectin刺激的AMPK磷酸化和UCP2表达上调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提供的信息为了解全新受体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AdipoR激动剂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便利,对于肥胖极其相关疾病如II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出处:

Hiroaki Tanabe, Yoshifumi Fujii,Miki Okada-Iwabu, et al.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human adiponectin receptors.Nature, April 8, 2015; doi:10.1038/nature1430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