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特刊:众专家评论蜕变的中国科研

2016-06-24 解螺旋·子非鱼 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导语:近年来中国的研究能力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科研质量也在逐步上升。随着中国逐渐在全球创新中获得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开始看重中国的科研力量。因而,中国的科学革命下一步将走向何方;中国是否能够完成向世界科学强国的转型,都让世界拭目以待。最近Nature特刊的几篇文章聚焦中国的科研现状,全方面揭示中国科研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中国科研的未来及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对科研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幅增加

导语:近年来中国的研究能力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科研质量也在逐步上升。随着中国逐渐在全球创新中获得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开始看重中国的科研力量。因而,中国的科学革命下一步将走向何方;中国是否能够完成向世界科学强国的转型,都让世界拭目以待。最近Nature特刊的几篇文章聚焦中国的科研现状,全方面揭示中国科研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中国科研的未来及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对科研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幅增加,中国科研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中国的科研之路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存在一些挥之不去的问题,比如中国论文的影响因子普遍较低,并文章质量一直急需提高。
 
此外,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指出国家的科技基础仍然薄弱,中国在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被其他国家掌握的现状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仍是大批量科技生产大国,缺少原创性。
 
为了提高中国科研研究的质量和创新,中国必须加强科学基础研究,让研究人员而非政策制定者来设置创新发明的具体议程。

参考文献:The future of Chinese research

中国的科研数据

本文数据显示,在2000年时,中国在产品研究与发展(R&D)中进行的资金投入已和法国持平,近年来通过调整货币的购买力,科研基金的投入已经超过欧盟。中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已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也进入了世界优秀科研机构排行榜中。
 
但是中国的科研方面仍有些不足: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较少,其国际合作率偏低;尽管发表文章的影响力在迅速提高,但是它仍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然而中国的领导人在意识这些不足之处后,为了刺激创新,承诺加大对科研技术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China by the numbers

中国的科学之星

从远古的DNA到中微子再到神经科学,中国的顶级研究人员在全球也掀起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把我国的科研实力向世界领先推进。本文则盘点了十位中国科研领域的耀眼人物,他们无一不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的推动科研发展的进程。(《自然》评选10位中国科学之星,生物医学领域占4位全女性)

参考文献:Science stars of China

中国旨在成DNA超级大国

中国深圳华大基因及新生代基因测序公司Novogene使得中国在DNA测序领域成为了领头羊。尤其在中国提出15年的精准医疗计划后,数百万的动植物、微生物、人类的基因测序工作正在加速完成。同时,有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改善技术、测序,分享和分析了超过一百万个人类基因组数据,以及从大数据中研发新的药品和诊断方法。
 
毕竟,对超过一百万人的基因测序数据的收集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只有将这些数据所隐藏的生物信息如蛋白和代谢水平的改变等,挖掘整合成个人的“信息表格”,才能真正为以后实现个人化靶向性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China’s bid to be a DNA superpower

中国的生物伦理学:未开化的东方

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人类胚胎基因组修饰发表的文章来自于中国实验室。此外,早期中国研究者将人皮肤细胞核转移到兔卵细胞中并试图诱导形成人类干细胞的研究报告以及华大基因在2012年对高智商相关基因的测序工作,无不引起了社会伦理的激烈争议。类似研究的经常发生,暗示着中国对基本的伦理道德的监管是比较宽松的。
 
近年来,胚胎干细胞的使用可能在一个国家是被法律允许的,但是可能在另一个国家便触碰到法律的底线。这种混乱加剧了国家之间的差异,而在中国,依据政府的指导方针结合中国一贯的立场,胚胎基因修饰尽管被禁止应用在生殖过程中,但是却被允许应用在科研研究中。
 
这也使得科学家有信心在一个定义良好的“安全空间”进行研究。事实上,中国在基因编辑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需要感谢在这一部分的清晰度。而且如果中国能作出更多的努力来宣传其监管框架,肯定会赢得更多的国际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Bioethics in China: No wild east

政策:推动中国的基础研究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创新。发展技术,提高效率和创建并实现新的科学知识可以振兴产业,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打破研究和商业发展之间的障碍,有四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必须鼓励在中国做出重大科学突破的科学家。因为基础性研究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力的,如基础物理和天文学的领域就需要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其次,必须开发和采用一个评估策略,使用适当的指标,以评估基础研究的优缺点。再者,必须创造一个健康、融洽的学术生态。应该让研究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而不是让他们在过多的文书工作或争取补助资金上消耗太多的精力。

最后,必须设计一个适合中国的商业模式,并通过这个模式来识别可以进行商业转化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Policy: Boost basic research in China

作者:解螺旋·子非鱼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06-25 CHBLY

    质变是好事,但是感觉到自己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整个医院的大环境中

    0

  2. 2016-06-25 flyingzyx

    好事情!

    0

  3. 2016-06-24 lovetcm

    中国临床研究未来也会快速的蜕变。

    0

相关资讯

Nature:中国科研领军人物的新年大计

在2015年第一期Nature杂志上,九位科研领军人物分享了自己的新年规划,其中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的谢毅院士和浙江大学的李兰娟院士。 谢毅(Yi Xie)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 “我希望我们实验室能在新的一年里,实质性提高光化学能源、电化学能源、光电化学能源的转换效率。我个人的目标是,更好地与其他领域的人交流。跨学科合作对于攻克目前的挑战极为重要。

Nature:请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最近,《Nature》杂志正持续关注中国的科研状况。上海复旦大学的在读博士王传超(Chuan-chao Wang)也为《Nature》写了一篇评论,呼吁中国学术界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图片来源:huffingtonpost.com几十年来,中国的科研支出在持续增加,中国的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公众都在期待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研究生和博士后)正在远离科研。在中国

自然指数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领先全球

2015年12月17日,中国上海 ---- 最新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显示,如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WFC)*,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37%,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下降了4%。目前,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有关自然指数的数据分析发布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2015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