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冠脉旁路移植术与PCI在血运重建方面各有所长

2013-12-03 佚名 丁香园

研究要点: 1.对于与糖尿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效果要优于PCI。 2.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病变复杂度及手术可行性来选择治疗方式。 3.医疗工作者需要考虑疾病复杂性,患者合并症,患者嗜好及当地治疗水平来选择血运重建治疗方式。 缺血性心脏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研究要点:

1.对于与糖尿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效果要优于PCI。

2.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病变复杂度及手术可行性来选择治疗方式。

3.医疗工作者需要考虑疾病复杂性,患者合并症,患者嗜好及当地治疗水平来选择血运重建治疗方式。

缺血性心脏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是目前临床治疗血运重建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临床医生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方式仍待解答。为回答这个问题并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Stephen E. Fremes等人近期完成了一篇有关CABG和PCI适用范围的综述,并发表于JAMA杂志。

在该综述中,研究者收集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结果,来比较CABG和PCI两者在特定患者群体的治疗效果。具体患者群体为: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D,即左主干狭窄程度大于或者等于50%的病变,同时不存在通畅的血管桥或自身右向左良好侧枝循环)的患者,存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CAD),糖尿病患者,及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LVD)。

研究者选取了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OvidSP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三个数据库,并搜集了其中比较CABG及PCI治疗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s),meta分析及(或)观察性研究。同时,研究者也搜集了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并统计了相关研究中出现的患者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MACCE,即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中风及再次血运重建)。

该综述主要包括了13个RCTs和5个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发现:如果冠脉病变较为复杂(SYNTAX >22),CABG是ULMD,CAD及LVD患者的推荐治疗方式,这是因为CABG与低心脏事件发生率相关。而若果冠脉病变不是特别复杂(SYNTAX≤22)或手术风险过高,PCI是首选治疗。同时,考虑到长期存活率及低心脏事件发生率,CABG应该是糖尿病患者及多支CAD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这点不受冠脉解剖学复杂度的影响。总的来看,PCI后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高,而CABG后中风发生率较高。目前的文献强调在制定心脏团队治疗方法时,要考虑冠脉解剖学特征,患者特点及当地的血运重建治疗水平。而因为多数研究在实验中都排除LVD患者,所以有关LVD血运重建治疗方式的文献较少。

研究者认为:对于处于进展期的CAD患者,PCI及CABG都是合理的治疗方式。糖尿病患者CABG预后要好于PCI.而在ULMD,多支CAD及LVD患者中,若冠脉病变复杂或结构复杂,CABG为推荐治疗方式,反之,若病变不甚复杂或手术风险高,PCI较为合适。制定心脏团队治疗方法时,临床医疗工作者需要考虑疾病复杂性,患者合并症,患者嗜好及当地治疗水平。

研究背景:

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Kolesov 和Favaloro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开展CABG手术,该治疗方式很快成为CAD微创治疗的主要方式。10年后,Gruntzig开创了另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且侵入性更低——PCI治疗方式。自此,CABG和PCI是冠脉血运重建方面的主要微创治疗方式。

而在最近四十年中,这两种治疗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CABG方面,随着通过胸廓内动脉改善体外循环,积极的心脏保护措施,非体外循环技术及最佳术后的药物治疗等方式的应用,CABG的预后较好。另一方面,PCI也由原来的球囊血管成形术,逐步经裸金属支架(BMS)技术,发展为现在的药物洗脱支架(DES),而这些改变都是为了解决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两个问题。近几年,DES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随着支架平台,聚合物涂层和抗增殖剂都得到了药物洗脱化,DES已进入了第三代支架系列。而PCI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大大改善了PCI预后,其中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得到这些进展后,人们开始开展多个RCTs来判断究竟两者谁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而人们的主要争议是对于ULMD患者,CAD患者,糖尿病患者及LVD患者如何选择血运重建方式。而该综述目的是系统性统计分析目前主要研究及指南的数据,并未上述四个患者群体提供选择血运重建方式的依据。

原文下载:

Deb S, Wijeysundera HC, Ko DT, Tsubota H, Hill S, Fremes SE.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vs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s in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AMA. 2013 Nov 20;310(19):2086-95. doi: 10.1001/jama.2013.281718.【原文下载】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