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生发中心B细胞向记忆B细胞分化机制

2016-06-24 佚名 生物谷

体液免疫依赖于记忆B细胞以及长存活期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的发育,尽管一些记忆B细胞在生发中心形成以前,经过T-B细胞的初次互作就能够产生,但大部分记忆B细胞依赖于淋巴结的生发中心。 生发中心细胞的动态变化能够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测,目前已知生发中心是淋巴结亮区(light zone)与暗区(dark zone)之间的地带,期间充斥了迁移的B细胞。B细胞的增殖以及体细胞超突变发生在 DZ,之后这部

体液免疫依赖于记忆B细胞以及长存活期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的发育,尽管一些记忆B细胞在生发中心形成以前,经过T-B细胞的初次互作就能够产生,但大部分记忆B细胞依赖于淋巴结的生发中心。

生发中心细胞的动态变化能够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测,目前已知生发中心是淋巴结亮区(light zone)与暗区(dark zone)之间的地带,期间充斥了迁移的B细胞。B细胞的增殖以及体细胞超突变发生在 DZ,之后这部分细胞开始向LZ迁移并脱离细胞周期。具有抗原呈递能力的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Tfh细胞存在于LZ中,GC B细胞在这里表达突变后的BCR,并将其捕捉抗原内吞并呈递给相应的T细胞。之后将发生T细胞依赖性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训责过程。被选择的B细胞能够重新返回DZ,或者进行进一步的突变,又或者离开GC区成为记忆B细胞或浆细胞。

在B细胞生发中心反应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未得到清楚揭示的问题:到底B细胞是如何被选择出来的?一项研究指出,记忆B细胞的选择信号与浆细胞的选择信号存在明显的区别。对此,有两个模型("随机发生(stochastic)"、"教育选择(instructive)")分别能够解释记忆B细胞的发生机制。

一系列的遗传研究表明,记忆B细胞与GC B细胞的亲和组成并没有明显区别,但两者与浆细胞则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记忆B细胞与浆细胞不同,前者可能是由GC B细胞随机产生的。

另一方面,"教育"模型则认为记忆B细胞的产生依赖于大量外界的刺激,其中包括来自TCR的信号,细胞因子、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以及BCR的亲和信号。有研究表明,当T-B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生异常时,将会导致记忆B细胞的增多。例如,当小鼠的B细胞缺失IL-21受体时,将会导致记忆B细胞的增多以及GC B细胞的减少。这一B细胞亚群比例的偏移可能是由于GC B细胞接受T细胞信号的能力发生了变异。

尽管上述两个模型都有丰富的证据支持,但彼此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

为了研究记忆B细胞产生的内在机制,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Tomohiro Kurosaki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首先,作者通过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构建了特异性表达于GC B细胞中的tdTomato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并且通过tamoxifen诱导之后可以稳定表达,这一小鼠被称为GC B细胞"fate-mapping"小鼠。即所有在接受tamoxifen刺激之后表达荧光的细胞都是GC B细胞或来源于GC B细胞的细胞类型。通过对上述细胞进行分析,作者发现BCR亲和力较低的GC B细胞会分化为记忆B细胞。

之后,作者对亲和力不同的GC B细胞进行转录组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亲和力较低的GC B细胞亚群中高表达转录因子BACH2,表明BACH2的活性能够促进GC B细胞向记忆B细胞分化。

进一步,作者发现,如果将BACH2缺陷型的GC B细胞中的Blimp1同时敲除,将会恢复B细胞的异常分化行为。

接下来,作者发现GC B细胞向记忆B细胞的分化需要BACH2的活性,而这一调节过程并不依赖Blimp1的活性。

之后,作者通过流感病毒感染模型,证明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B细胞的分化需要依赖BACH2的活性。而如果人为地抑制BACH2的活性,则会抑制GC B细胞向记忆B细胞分化。

原始出处

Feng Wang, Katharina Beck-García, Carina Zorzin, Wolfgang W A Schamel & Mark M Davis.Inhibition of 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by cholesterol sulfate, a naturally occurring derivative of membrane cholesterol.Nat Immunol.201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Trans Med:靶向B细胞新亚群 治疗多发性硬化

许多研究认为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受T细胞控制的疾病,最近也有研究证明在多发性硬化疾病中,T细胞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覆盖在神经元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髓磷脂,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另一种白细胞类型--B细胞对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最近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用B细胞缺失疗法(BCDT)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有很好疗效。但B细胞究竟如何促进疾病发生以及参与BCDT疗法的分子机制究竟

盘点:2016年5月13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6年5月13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1. Science:一箭三雕!HIV新靶点助推更强疫苗开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取得三项突破。他们发现HIV的一个新的可被疫苗攻击的脆弱位点、一种结合这个靶位点的广泛中和抗体,以及这种抗体如何阻止这种病毒感染细胞。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5月

Development:逆转录病毒DNA激活对B细胞是致命的

逆转录病毒DNA整合进宿主基因组,但是它们的表达在正常情形下遭受细胞防御机制的抑制。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的Gunnar Schotta及其研究团队证实当这些防御机制失效时,病毒蛋白的积累可能触发程序性细胞死亡。

J Immunology:BTK介导Tfh分化促进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在自体免疫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中,B细胞的稳态失衡是重要的病理学标志。患者的血清中会出现大量针对自体细胞核抗原物质的抗体,这些抗体会沉积在关节,眼睛,皮肤,肺脏以及肾脏中,从而引发炎症反应。此前的研究发现B细胞内部的信号发生紊乱足以导致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生,但这种病变后的B细胞是如何导致自体免疫反应的,这背后的机制并不清楚。另一方面,研究发现Tfh细胞能够在淋巴结生发中心(germin

Nature:CD4细胞帮助病毒中和抗体进入神经组织

血液中循环流动的抗体能够进入大部分组织对病原体进行清除。而“免疫豁免“的组织与器官,比如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则会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血-神经屏障阻止抗体的进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体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这些组织器官内部发挥免疫效应。为了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Akiko Iwasaki课题组利用生殖期孢疹病毒(HSV)感染模型进行了试验,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杂

J Immunol:T胸腺中富集自身反应性B细胞

胸腺是T细胞分化的发生地,也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始祖T细胞从骨髓出来,经过皮质延髓束进入胸腺,并在其皮质区域进行TCR的重排。之后,表达TCR的这部分T细胞在胸腺中经历了两次重要的选择。首先,它们通过阳性选择检验了其表面的TCR与MHC的结合能力。其中,负责检验的是表面同时表达MHC-I与MHC-II的胸腺表皮细胞。之后,这部分通过了阳性选择的细胞再次经历阴性选择,这一步是为了检验T细胞与自身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