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生年薪30万欲跳槽”的背后

2015-09-28 佚名 环球医学

医生,如果您身处著名公立医院,且年薪能达到30万,您会想要跳槽吗?但在上海一所著名公立产科医院的医生却正在考虑跳槽,这是为何?在如今的医疗领域,都有哪些医生成为跳槽的主力军?医生跳槽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什么? 年薪30万的公立医院 产科医生想跳槽 如今,内地公立医院的产科医生迎来了如同当年香港公立医院产科医生一样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向他们抛出了绣球。随着私立医院在国内的大举扩张,公立医

医生,如果您身处著名公立医院,且年薪能达到30万,您会想要跳槽吗?但在上海一所著名公立产科医院的医生却正在考虑跳槽,这是为何?在如今的医疗领域,都有哪些医生成为跳槽的主力军?医生跳槽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什么?

年薪30万的公立医院 产科医生想跳槽

如今,内地公立医院的产科医生迎来了如同当年香港公立医院产科医生一样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向他们抛出了绣球。随着私立医院在国内的大举扩张,公立医院的产科医生也成了香饽饽。许多年轻医生受薪资待遇的吸引纷纷跳槽。

刘医生(化名)曾在沪上著名的公立产科医院就职十年,如今已是中级职称妇产科大夫的她正在考虑跳槽。但薪资待遇却并不是她跳槽的主要原因。

“我在上海的一家公立医院上班,其实上班环境还可以,工资待遇也不低,作为中级职称的医生我每年的工资加奖金可以到30万,事实上,私立医院给我开出的薪酬也与这差不多。”刘医生表示。既非不满足于薪资待遇,也并非抱怨工作环境,刘医生为何要跳槽?

“我们可以感受到,新的资本流正在进入妇产科这个领域,私立医院愿意给医生人才提供资本,来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是我心动的主要原因。”刘医生表示,根据医生加入私立医院或者“医生集团”的身份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激励待遇,特别被认可的医生,可以得到股权激励。

“在公立医院,每天你需要看上百个病人,根本没有精力去做你想做的学术上、工作上的研究和突破,但是私立医院不一样,虽然你每天看病的病人减少,但是往往一个病人会从头至尾跟随你,从医学经验上来说这样的积累更有价值。”刘医生表示,“在我所有跳槽到私立医院的朋友里,现在还没有后悔的。”

多点执医破冰难行,与传统公立医院的外科医生不同,妇产科、眼科这样的专科医生曾经被公立医院“边缘”,而他们如今成为了跳出体制的第一批人。

医生跳槽的背后

专科医院、智汇医疗、医疗信息化、第三方检测、新型诊断技术等等,由于巨大的供需缺口,一切与医疗有关的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商业前景。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医生资源可贵之处。

在当前的公立医院中,医生的晋升渠道比较单一,SCI论文一刀切,许多医生要不是忙于发论文晋升而忽视了临床,要不就是临床技术高超但由于没有SCI论文而不能晋升。公立医院把医生培养成了统一的模式,致使许多医生的价值并没有真正体现,禁锢了医生的发展。

过往碍于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医生被牢牢地束缚在公立医院的围墙之内。医改虽然没有彻底改变制度,却已然唤醒了医生的意识。有人尝试着运用体制中有限的空间进行多点执业,有人直接走出了体制身体力行实践自由执业,有人则干脆自立门户去实现理想中的医疗,还有人应用新兴技术期望着能够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张强、龚晓明、李陶、宋冬雷、张骞……整个医生群体正先于制度变迁进行着自我革新,与社会办医一起对制度改革形成倒逼之势。力度虽然有限,但总归燃起了星火燎原的希望。况且,医疗行业本该如此,不同医生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医生适合公立医院,有的医生适合私立医院,有的医生适合创业……如果每个医生做自己愿意且擅长的事情且能发挥价值,这值得鼓励!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6-02-02 lyh994

    本来就该百花齐放

    0

  2. 2015-10-07 hlycom3356

    很好的文章哦

    0

  3. 2015-09-29 fanlinlin2011

    公私各有利弊

    0

  4. 2015-09-28 邓思静

    值得思考

    0

相关资讯

北京高校及公立医院将收回事业编制

昨天,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北京事业单位将严格控制总量,增编必须经过批准;公立医院、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逐步收回编制;行政类事业单位将逐步“剥离”行政类和经营类职能,突出公益性质。另外,将合并撤销部分规模小、设置分散的事业单位。编制可互相调剂但总量控制2012年,中央提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权威解读:鼓励医生办诊所(附指标)

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5月28日,深圳市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前期做好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中率先出台《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动员医生强基层深圳市将优化以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两层主体架构,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重点。为此,深圳市将优化社康中心布局,重点加强区域性

卫计委新闻发布会:公立医院改革新进展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分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两部分。2015年4月和5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和《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两个文件,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原则、路径和具体措施

政府“包养”公立医院能“包治百病”?

8月19日,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在广州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呼吁:政府要包起公立医院。钟南山表示,公立医院公益性最突出的体现是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买单,不改革这个,其他都是假的。他建议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应“全补”。政府“包养”公立医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其实质是公立医院的定位和职责问题。公立医院应

“特需”不衰是因为“需”字在作怪?

特需”医疗是与普通医疗相区别的,无论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还是医疗价格上都上了一个层次。上世纪末,“特需”是身份的体现,现在这种身份识别已经取消。不过,有些人认为“特需”医疗挤占了公共医疗资源,应该将其取缔,一些医院也做了许多尝试。但实际情况是,“特需”不但取不了,还在逐年增加,这究竟是为什么? 对于特需医疗,上海市最先“开刀”。2011年5月,《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