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体细胞突变的情况

2019-10-26 海北 MedSci原创

已有的研究显示,大肠腺瘤序列提供了一个范式框架,可以用于理解随后的体细胞遗传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导致癌症的克隆扩增。

已有的研究显示,大肠腺瘤序列提供了一个范式框架,可以用于理解随后的体细胞遗传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导致癌症的克隆扩增。

但是,与大多数癌症类型相似,至今为止,我们对大肠肿瘤改变最早阶段(可能发生在形态正常的组织中)的理解仍然相对有限。

最近,研究人员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来自42个个体的数百个正常隐窝,揭示了多个突变过程的特征:其中一些突变是无处不在并且是连续的,而其他突变则仅在某些人,某些隐窝或生命的某些时期被发现。

在中年人的正常结直肠隐窝中,大约1%存在可能的驱动程序突变,这表明腺瘤和癌是在形态学正常的结直肠上皮细胞上普遍发生的肿瘤改变过程中出现的罕见结果。

相对于正常细胞,直肠癌表现出显着增加的突变负担。对正常结直肠细胞进行测序可提供有关癌症基因组和克隆进化的定量见解。


原始出处:

Henry Lee-Six et al. The landscape of somatic mutation in normal colorectal epithelial cells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644-y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2017 版NCCN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左右半结肠癌之争终入指南

11月23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在线发布了2017版结肠癌和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和2016年V2版对比,出现了很多能改变临床实践的更新。其中,尤以左右半结肠癌的问题备受关注。指南推荐将原发瘤部位纳入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线治疗中靶向药物的选择参考依据,这必将是里程碑式的更新,也将是引起轩然大波的更新。更新一:RAS野生型mCRC一线靶向治疗的推荐,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和

Gut: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结肠直肠腺瘤?

在青年和中年时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结肠和直肠异常增生的风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息肉或者结肠直肠瘤,而大多数会发展成结肠直肠癌。近期,发表于《肠道》杂志的文章中指出,肠道细菌的种类和多样化在癌症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专题:与“结直肠癌”共舞,精华指南巨献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环境不断被改变,导致肠道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递增,而其中结直肠肿瘤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梅斯小编整理了相关指南,供大家参考! 一、英文版评估和预防 1、2017

结直肠恶性肿瘤1例

患者,女,75岁,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排便逐渐减少10天

长三角区域结直肠外科协作组正式成立

5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长三角区域结直肠外科协作单位签约仪式举行。该协作组共有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十五家合作单位组成,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学组学科带头人钟鸣担任协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