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闲置!基层医疗形式主义令人震惊

2018-07-09 尹于华 “诊所老板之家”

强基层是医改重中之重,但是强基层虽然指明了基层医改的方向,可是一句口号是永远不能见到实效。

强基层是医改重中之重,但是强基层虽然指明了基层医改的方向,可是一句口号是永远不能见到实效。

近日,赤子杂志社接举报称:河北临漳县多数卫生室闲置没用,有的建在村委会,有的在村民菜园里,有的村民在里居住,有的在村委会大院,有的建在大路边等。

此次调研发现西羊羔乡杜城营村卫生室墙皮脱落,为了应付检查门前写有招牌(出诊中)包括联系电话字样,当问起卫生室为何闲置不用,这位卫生室吕xx负责人说,目前卫生室只管公共卫生体检、化验时使用。

给老百姓看病不在这里,原因是卫生室离村太远不适合给老百姓看病,当问起卫生室墙皮脱落安全时,吕xx医生说上级领导说必须这样做。

说心里话这样卫生室地理位置也不行、太偏僻,安全质量没保障,当我们提出到屋里看一下,吕XX医生以没带钥匙为由谢绝了。

上述村卫生室空置现象的出现,不排除是全国各地某些村卫生室的共性现象,更是当今基层医改不力的又一缩影。

地理位置不合理

近年来农村的公建村卫生室,普遍存在着地理位置设置不合理现象。

基层医改所强调的”一村一室”,把本来分散在各自然村的多家卫生室强行合拼一行政村内。

而撤村并村使现在各行政村的人口多则四千以上,少则一千有余,村庄幅员辽阔,村民大多散居各处。

在一村一卫生室的设置中,很难能兼顾村民普遍性就近原则。

有些村委员则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拒绝提供集体土地建村卫生室,故有存在着多村一室的现象。

有村民爆料,有些村卫生室离村庄中心半径得十华里,这给村民在家门口就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也是村民不肯选择在村卫生室就医的原因与多年来基层首诊不力的因素。

由于”一村一室”,”多村一室”的不合理设置,由于村卫生室的选址没有遵循中心、就近、便利、普惠原则,故国家财政投入巨资的标准卫生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也就是情有可原!

公建质量也堪忧

标准村卫生室的建造费用,原则上是”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予以配套。”

而这建造费用可见大头由中央与省级财政拔付,但是这专款专用的村卫生室费用,到了地方成了公建项目,成了人人都可以抢的奶酪。

故在监管缺失的前提下,这标准村卫生室的建造质量,确实堪忧。

由于很多标准卫生室资金存在层层盘剥及建设偷工减料,故有些新建卫生室刚过验收关,村医搬进后,不是漏雨就是渗水,不是墙开就是壁裂等等比比皆是的质量问题严重!

应付检查成摆设

明明村卫生室没有村医进驻,没有正常运作,恰为了应付上头来人检查,在村卫生室门前挂着招牌(出诊中),真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而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的村卫生室中,不是个例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明有公建的卫生室,恰没有村医,而是要么被挪作村委他用或村民用房及杂物堆放,要么闲置上锁成摆设,只有在公卫检查及农民健康体检时偶尔派上用场。

正常运作的村卫生室是强基层的硬件基础,而把国家财政投入的资金所建的村卫生室成为应付检查时的摆设,这不但是一种挥霍资源的浪费现象,更是践踏了政府公权形象的肆意妄为。

标准村卫生室要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

但是由于各地财政情况不一,的确有些中西部地区的村卫生室由于政府投入没有保障,虽然建起了统一的村卫生室,但是后续资金跟进不力,新建的村卫生室成为摆设及应付临时检查,也就顺理成章了。

强基层是医改重中之重,但是强基层虽然指明了基层医改的方向,可是一句口号是永远不能见到实效。

真正的强基层不但是基层硬件设施的有力配套,而是要确实保障基层村医的价值与地位。

保障有序的村医队伍与配套完善的硬件设施才是基层医改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轮子的缺失,都不会让基层医改的这艘巨轮,平稳而又平安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原标题:触目惊心强基层,又见形式主义)

作者:尹于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基层医院重新核定编制,这省临时工或将大批转正!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并于5月22日召开了此次《意见》的新闻发布会。

又有5000多家卫生室消失,村医都去哪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最新数据,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村卫生室减少了5288家。

基层医疗----开启皮肤病人工智能新时代

脖子上总是被衣服摩擦到的那颗痣切还是不切,带着这样的纠结,家住上海社区的李阿姨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趟,没想到竟有“意外收获”,得到了一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专家给出的诊断建议。

6月起,这七大事件影响医疗圈

话说,因为年中是一年工作推进的关键时间点,所以每年6月,医疗圈都会有很多落地生根的好政策,当然,也有监管方面的大督查~

医共体急需解决四大问题,关乎分级诊疗成败

希望要探索建立起行之有效机制,在提升医疗的同时,让公共卫生也能得到同步提高,一定要避免按起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三问AI+医疗的落地,这些问题必须想清楚

其实辅助诊疗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医生是诊疗过程中的主体,具有其独立诊断和治疗的主动权。医疗AI的功能仅是为诊疗提供参考意见,因而它更多依赖于医生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使AI辅助精准而有效,这也同样适用于在医学影像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