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2021-08-07 Nebula MedSci原创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的5年累积发生率为9.5%,8年累积发生率为16.9% ,每100人·年的年化发生率为2.2%

心内膜炎已成为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后影响预后的最大不良事件之一。但是,目前关于这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的数据有限。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个大型多中心队列的TPVR后的患者中评估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国际注册中心,专注于TPVR后心内膜炎的特征,包括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

与心内膜炎、死亡/移植或非心内膜炎原因的再干预相关的任何类型TPV再干预的累积发生率

共纳入了2476位于2005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进行了TPVR的患者,共随访了8475个患者·年。总体上,在TPVR后中位随访了2.7年时,有182位患者确诊为心内膜炎,5年累积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9.5%(95%CI 7.9%-11.1%),8年累积发生率为16.9% (95%CI 14.2%-19.8%) ,每100人·年的年化发生率为2.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翠绿菌群链球菌共占心内膜炎病例的56%。

多变量分析证实,年龄较小、既往有心内膜炎史、残余梯度较高都是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但在经导管肺动脉瓣型患者中无此相关性。总的来说,右心室流出道(RVOT)再介入治疗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其他原因,但心内膜炎引起瓣膜移植发生率较高。

心内膜炎的各种预后发生情况

44%的患者为重度心内膜炎,其中12位患者(6.6%)死亡,几乎所有的都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

综上,在该多中心研究中,心内膜炎的发生率随时间的推移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与既往小规模的研究一致。该研究结果对于改善涉及RVOT的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

原始出处:

Doff B. McElhinney, et al. Multicenter Study of Endocarditis After 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J Am Coll Cardiol. 2021 Aug, 78 (6) 575–589

作者:Nebul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频繁高烧不退,可能是心内膜炎!

这些年,心内膜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化。如果出现了高烧不退、反复时间长,千万不能轻视,尽快到医院检查排除细菌感染心脏的问题。

NEJM: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病例报道

与化疗一起,患者开始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患者的侧腹疼痛,心内膜炎的外周性表现和心脏瓣膜血栓均已消退。然而,在诊断后7个月,他死于进行性胰腺癌的并发症。

Heart:心内膜炎幸存者瓣膜反流及随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由此可见,在接受药物治疗的IE幸存者中,严重或中度左侧瓣膜反流患者HF的风险明显高于IE出院时无反流的患者。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严密监视以及时进行手术。

JACC:肠球菌心内膜炎的当代临床研究

肠球菌心内膜炎(EE)在西方国家中逐渐增多,然而却缺乏大型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描述GAMES临床研究中的EE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本研究纳入分析了516例EE患者和3308例非肠球菌心内膜炎(NEE)患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显示,EE患者年龄更大、慢性肺疾病更多、慢性心衰更多,更易有心内膜炎史和退行性瓣膜疾病。EE患者更常伴有主动脉瓣假体,急性心衰发生风险更高,但起搏器和除颤仪器植入的概率

长奈瑟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长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从人体分离的大多数奈瑟菌被认为是健康人群口咽部黏膜共生定居的细菌,长奈瑟菌同样也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但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败血症、骨髓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1969年有研究者首次对该

Heart:生物人工瓣膜和机械瓣膜的心内膜炎风险

生物人工瓣膜可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较高有关。这些数据应有助于指导患者选择生物瓣膜还是机械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