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Respir Med:留置胸导管(AMPLE-2)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激进性和症状引导性引流的比较

2018-07-23 xiangting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在控制呼吸困难方面,用于留置胸导管的激进引流(每日)和症状引导引流方案之间没有差异。

留置胸导管是恶性胸腔积液的既定治疗选择,并且优于滑石粉浆液胸膜固定术。留置胸导管插入术后引流的最佳方案仍存在争议,范围为从激进性引流(每日)到仅在出现症状时引流。

AMPLE-2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试验,涉及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和马来西亚的11个中心。症状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被随机分配(1:1)为激进引流组(每日)或症状引导性引流组,共60天,并将癌症类型(间皮瘤vs其他)、表现状态(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得分0-1≥2)、存在肺萎陷和既往胸膜固定术最小化。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结局是平均每日呼吸困难评分,通过在最初60天内使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来测量。次要结局包括自发性胸膜固定术的发生率和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指标。通过意向治疗方法分析结果。该试验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临床试验登记中注册,编号为ACTRN12615000963527。

2015年7月20日和2017年1月26日之间,招募了87名患者并随机分配为激进引流组(n=43)或症状引导(n=44)引流组。激进组和症状引流组之间的平均每日呼吸困难评分没有显著差异(几何均数13.1mm [95%CI 9.8-17.4] vs 17.3mm [13.0-22.0];几何均数比率为1.32 [95%CI 0.88-1.97];p=0.18)。激进组比症状引导组有更多患者在最初60天(43名有16名 [37.2%] vs 44名有5名[11.4%], p=0.0049)和6个月 (19名[44.2%] 7名 [15.9%], p=0.004;风险比 3.287 [95% CI 1.396-7.740];p=0.0065)出现自发性胸膜固定。激进组用EuroQoL-5维-5水平(EQ-5D-5L)评估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指标优于症状指导组(估计平均值0.713 [95%CI] 0.647-0.779] vs 0.601 [0.536-0.667])。平均值的估算差异为0.112(95%CI 0.0198-0.204;p=0.0174)。组间的疼痛评分、住院总天数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激进引流组43名患者中11名(25.6%)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症状引导引流组44名患者中12名(27.3%)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其中9名患者发生11次胸膜感染(激进组中有5次,症状引导组中有6次)。

研究发现,在控制呼吸困难方面,用于留置胸导管的激进引流(每日)和症状引导引流方案之间没有差异。这些数据表明,每日留置胸导管引流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自发性胸膜固定,并改善生活质量。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疼痛和胸膜固定术疗效和胸管大小有关

治疗恶性胸腔积液,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被避免使用,因为它们会降低胸膜固定术的疗效。较小的胸管可能比较大的胸管痛苦少,但在胸膜固定术中的疗效还没有得到证实。原始出处:Najib M. Rahman,Justin Pepperell,Sunita Rehal,et al.Effect of Opioids vs NSAIDs and Larger vs Smaller Chest Tube S

CHEST: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应如何治疗与管理?

目前的指南对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管理推荐了一些做法,如留置胸膜导管(IPC)或胸膜固定术,这些方法优于重复的胸腔穿刺术。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HEST上的研究评估了患者没有根据指南的推荐而是进行多次胸腔穿刺后是否导致更多的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此项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了2007-2011年SEER-Medicare的数据。研究人群为66-90岁的MPE患者。此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快速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后较差,临床上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药物和方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天恩福) 为肿瘤生物免疫治疗药物,经过临床试验,2004 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批准,作为国家一类生物制品在国内上市; 主要用于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注册临床研究和上市后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