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earch:三种乳腺癌易感基因被发现

2018-04-11 鲍晓菁 新华社

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肿瘤科科研团队发现了3种全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肿瘤研究》杂志上。


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肿瘤科科研团队发现了3种全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肿瘤研究》杂志上。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超过90个乳腺癌易感位点。在此次研究中,该院研究人员不仅重复验证了已知的乳腺癌易感位点,同时还鉴定出了两个全新的编码变体:C21orf58和ZNF526,以及一个新的位于7q21.11的非编码变体,它们在控制乳腺癌细胞生长中具有功能性作用。这在全球范围内是一项突破性发现。该研究揭示了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新基因和位点,拓展了乳腺癌的复杂基因遗传学背景;同时在临床上,扩大了肿瘤基因筛查,尤其是针对汉族女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潜在基因选择范围。

“发现这些新基因将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乳腺癌风险的遗传学机理,更好地进行乳腺癌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的女性,可以提前开始进行筛查,从而可以尽早发现疾病,并采取预防措施。”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汤铜说,此次发现个体化的基因信息,将有助于调整乳腺癌筛查方式,或为新型靶向治疗铺平道路,使风险大大降低。

原始出处:

作者:鲍晓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8-04-23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2. 2018-04-21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3. 2018-04-12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学习了.长知识

    0

相关资讯

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专家共识

20 世纪80 年代,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以其卓越的疗效成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里程碑。在新型药物涌现、多种治疗模式并存的循证医学时代,即使重新审视,仍可发现蒽环类药物不仅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新辅助化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也据有一席之地。为了进一步明确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准确评估蒽环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减少治疗的盲目性并增强规

Nature:癌症百年谜题终遭破解!有望带来乳腺癌全新疗法

大约在100年前,著名的生理学家Otto Warburg教授与他的同事们发现了癌细胞一个有趣的现象:和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这听起来很合理——癌细胞是一类需要快速分裂和增殖的恶性细胞,当然需要更多的能量。

EBCC-11︱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

2018年3月21日,第11届欧洲乳腺癌大会(EBCC-11)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第二天上午,来自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讲者分别对乳腺癌寡转移病灶的生物学特性、局部治疗价值、颅内外寡转移灶的局部处理方式进行了系统梳理,现将报告精要整理如下。

Mol Cell:揭示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重要发现

近日,《细胞》杂志子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JMJD6 Licenses Estrogen Receptor α-Dependent Enhancer and Coding Gene Activation by Modulating the Recruitment of the CARM1/MED12 Co-activator

Oncogene:小分子GTP酶Rab34参与乳腺癌调控机制

近日,Nature旗下的肿瘤学领域著名国际期刊Oncogene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药学院王团老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性论文“Rab34 regulates adhes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该成果首次揭示了小分子GTP酶Rab34参与调控乳腺癌的相关功能和机制。

北京口腔医学:乳腺癌术后腮腺转移1例

患者,女,65岁,2013-10-29因右腋下肿物2个月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