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青蛙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案例报道

2016-04-15 MedSci MedSci原创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icm1501617?query=featured_clinical-practice

男性,83岁,近日频繁出现心悸症状。


常规的体格检查可见,颈内静脉扩张并快速规律地搏动(请点击原始链接观看视频1)。

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QRS波间期过窄和P波波形改变(如图A,箭头)。同时,在下壁导联中P波倒置(形成pseudo-s波),V1导联中P波向上(形成pseudo-r′波)。

另外,当压迫颈动脉窦时,心动过速和颈内静脉扩张的现象消失并恢复了窦性心律(如图B,星号处;请点击原始链接观看视频2)。

对于本案例中的患者,会诊医师根据其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确诊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功能局限于房室结传导病态的疾病。

其典型的形式为在心室搏动由正常的电生理传导信号引发时,心房搏动同时被房室结的信号快速地再次激活。这导致了心房和心室出现了并联式的电激活。

而颈内静脉扩张搏动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心房和心室同步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导致心房血液回流进入颈内静脉从而形成的。因此,一般我们在患者身上可见颈内静脉为扑动状的搏动表现(类似于青蛙跳跃的标志)。

目前,电生理检查是确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方法。

最后,该患者接受了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症状得到了解决。

原始出处:

Fernando M. Contreras-Valdes, M.D., and Mark E. Josephson, M.D. “Frog Sign” in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N Engl J Med 2016; 374:e17April 14, 2016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6-09-16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不错哦,会学到很多

    0

  2. 2016-08-27 李东泽

    这篇资讯带给我们新知识,启发新思维,不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0

  3. 2016-08-27 李东泽

    这篇资讯带给我们新知识,启发新思维,不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0

  4. 2016-08-18 doctorJiangchao

    继续关注

    0

  5. 2016-08-18 doctorJiangchao

    继续学习

    0

相关资讯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窦房结自体真皮成纤维细胞注入后,能显著减缓房颤中的房室传导和心室率

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以保持长期的窦性心律和实现心室率控制)缺乏疗效,以及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非药物方法比如肺静脉隔离,虽然有效,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心室率控制对于房颤患者有着良好的疗效。心室率控制对于房颤治疗而言,仍然不是一项可以治本的策略,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当通过药物和其他非药物治疗失败后,房室结消融开始逐渐走向舞台,在大多数患者中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该技术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