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LM)更常见,且对TKI治疗反应好

2016-08-18 MedSci MedSci原创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近日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 Oncol,JTO)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柔脑膜转移(LM)更为常见。与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TKI治疗者的总生存(OS)期更长,提示TKI治疗LM的有效性。吴一龙教授柔脑膜是覆盖大脑的薄膜,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近日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 Oncol,JTO)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柔脑膜转移(LM)更为常见。与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TKI治疗者的总生存(OS)期更长,提示TKI治疗LM的有效性。



吴一龙教授

柔脑膜是覆盖大脑的薄膜,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肿瘤细胞转移到颅内结构和脑脊液(CSF)时,LM随之发生。LM是肺癌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且与较差的生存期相关,其发生率为10%~26%。LM的治疗策略包括EGFR-TKI,化疗,全脑放疗(WBRT),鞘内化疗(ITC),手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然而LM治疗仍充满挑战且尚无标准策略。EGFR TKI的应用显著延长了EGFR突变及频繁突变患者的生存期。

  • 吴一龙教授在采访中谈到:

“脑膜转移是目前肺癌治疗中最棘手的临床问题,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第一篇文献是一项Ⅱ期研究,已发表在Ann Oncol上。主要是想探讨:为什么近年来脑膜转移会多见,是否与EGFR TKI的应用有关,还是与EGFR突变有关。治疗的方法应是首选哪一种?在做转化研究的同时,我们同时关注收集了所有的病例,这应该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宗的脑膜转移的研究。”

研究者回顾性筛查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的5387例NSCLC患者,以研究LM的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治疗情况及临床结局。查阅病历获取人口学资料、肿瘤相关特征和主要治疗方法。已知EGFR基因状态的患者通过CSF细胞学或增强MRI检测的筛查LM。OS期为从确诊LM到死亡或者随访结束的时间。OS以Kaplan-Meier法计算并展示95%可信区间OS中位值。

结果显示,5387例患者中有3775例患者接受了EGFR基因检测,其中1258例确诊EGFR突变阳性,2517例为EGFR野生型。5387例患者中,LM的发生率为3.4%(184/5387)。然而携带EGFR突变基因的患者中,LM发生率为9.4%(118/1258),显著高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1.7%,42/2517)(χ2= 122.9, P<0.001)。118例EGFR突变患者中,109例为常见突变,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53例,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6例。

与未接受TKI治疗相比,LM患者接受TKI治疗后有更长的OS期( 10个月对3.3个月,P<0.001)。与TKI初始治疗失败患者相比,之前未接受TKI治疗的LM患者生存期更长(12.2个月对9.2个月;P=0.016)。与未接受WBRT患者相比,WBRT的患者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9.3个月对 8.1个月;P=0.448),且WBRT与TKI联合应用与TKI单用相比,未显著延长生存期(9.7个月对10.1个月;P=0.778)。LM后化疗与生存期延长相关,接受化疗者生存期为21个月,而未接受化疗者生存期为8.7个月(P=0.001)。

总体来说,能显著影响LM生存期的两个因素分别是TKI(P<0.001, HR=0.218)和化疗(P<0.001, HR=0.206)。

  • 作者认为:

“尽管仍有局限,此项研究显示的LM后OS期比既往报道更长,且携带EGFR突变基因的NSCLC患者LM更为常见。EGFR TKI是EGFR突变LM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尤其是针对TIK初治患者。然而,无论是否联合EGFR TKI,此项研究并不支持积极的全脑放疗。

另外,我们启动的比较EGFR TKI埃可替尼和全脑放疗的头对头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BRAIN,也将在12月份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结果。”

本文参考: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re More Common inNSCLC Patients Harboring EGFR Mutationsand Respond Positively to TKI Therapy.  Written by: Jacinta Wiens, PhD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5)
#插入话题
  1. 2016-08-31 ghy

    不错,

    0

  2. 2016-08-26 李东泽

    这篇资讯写的真好,带给我们新知识,启发新思维,不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0

  3. 2016-08-26 李东泽

    这篇资讯写的真好,带给我们新知识,启发新思维,不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0

相关资讯

指南:肿瘤相关贫血的分级和治疗

肿瘤相关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 CRA)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本文根据《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整理了肿瘤相关贫血的诊断和处理,希望对临床大夫有所帮助。引起 CRA 的因素肿瘤本身:肿瘤消耗、失血、溶血、骨髓受侵犯。肿瘤治疗: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肿瘤相关性贫血可以由红细胞生成减少

Diabetes Care:糖尿病到底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患癌死亡风险多少?

大量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后发现,由于糖尿病会增加民众出现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由此会使民众过早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通过对超过55000名民众调查分析后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结直肠癌、肺癌、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梗和卒中等风险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Diabetes Care。 既往研究表明,尽管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总体死亡率降低,但糖尿病患者的

Cancer Cell:为什么缺氧微环境反而让肿瘤变得穷凶极恶?

图片摘自:londoncannabisclub.com 肿瘤之所以难以治疗,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肿瘤细胞会不断适应其所处的不良环境,缺氧就是其中一种不良环境,其会削弱肿瘤的功能,但相反,恶性肿瘤细胞往往能够进行补偿过程并且驱动后期更加恶性疾病行为的发生。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达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的

章真教授:拥有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还要把它用好!

世界上所有能用到的放疗技术我们都有,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不但要拥有这些技术,还要把这些技术用好,就像战士光有武器还不够,还要能够把武器用好。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了SMART医学物理师培训项目。

NCB:华人科学家解析GSK3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位于细胞核内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beta(GSK3beta)通过调节组蛋白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癌基因作用促进肿瘤发生。该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重要靶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SK3beta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但是其中的机制仍然没有被完全了解。而深入了解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