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宝马案”类的精神疾病你知道多少?

2015-09-18 佚名 健康时报

新闻背景:2015年6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区发生一起宝马车与多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多车受损。近日,南京警方通报“6·20”宝马车祸惨案最近情况:经医学鉴定,肇事司机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该事件引发网友争议。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生指导轻度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制作陶艺进行辅助治疗。 一脚油门,近200公里时速,撞碎一辆马自达轿

新闻背景:2015年6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区发生一起宝马车与多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多车受损。近日,南京警方通报“6·20”宝马车祸惨案最近情况:经医学鉴定,肇事司机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该事件引发网友争议。

\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生指导轻度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制作陶艺进行辅助治疗。

一脚油门,近200公里时速,撞碎一辆马自达轿车。

6月20日,江苏南京市区,一辆疯狂的宝马轿车造成了2死1伤,还“撞”出了一个举国关注的心理名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大家都想知道:什么叫“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这到底是什么病,怎么让人一瞬间就疯了?

范进中举型的急性短暂性的精神障碍

其实,急性短暂性的精神障碍并不算什么罕见的疾病。它起病急(通常为两周内)、整个病程持续不长(整个过程一般在一个月以内),往往有强烈的刺激因素,发病时患者可能会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做出冲动行为,造成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临床上,这种看起来让人一下子就疯魔了的精神疾患还有不少。

范进中举的故事给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很多欢乐。得知真的中举,50多岁的范进高喊着“噫!好!我中了!”一跤跌倒、不省人事。醒来后,他又一路飞奔,摔了一身泥也不顾忌,一直跑到集市上。众人都看得明白:新贵人欢喜疯了。

不过,当被素来惧怕的老丈人猛抽了一个大耳光后,范进的“疯病”被遏制住,逐渐恢复正常。

把范进中举的故事拿给现代精神卫生专家看,就有可能是急性应激障碍。

范进为什么“疯”了呢?显然,他是突然受到了巨大刺激。

人因为受到激烈的刺激而发生的精神异常,很可能就是急性应激障碍。火灾,车祸、抢劫、强暴、战争、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是急性应激障碍很容易出没的时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就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患者的丈夫因肝癌不幸离世,儿子却拿着抚恤金出去打游戏。双重的刺激将她推到几近崩溃的边缘。患者突然间就不知道身处何地,甚至不认识家人,连与人正常对话都变得困难。最后,医生对其进行了催眠治疗,令其逐渐意识到丈夫已经去世这样一个事实并加上药物干预。最终,患者逐渐康复。像这种急性应激障碍,就要针对患者的应激因素也就是心理创伤进行及早治疗,否则还可能会变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一个月后还有症状或发病。

热门小说里的酒狂症

科幻作家卫斯理的热门小说《卫斯理系列:真相》中描述了另一种精神疾患,酒狂症:船长的酒狂症第一次发作时是在船上,恰好是八十日航期中的第四十天,他忽然和两个水手大打出手,弄得鼻青脸肿。

船上的医生已经诊断酗酒过度,于是严禁他喝酒,可是只禁了两天,他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大瓶伏特加,一口气灌进了肚里,满脸通红地在餐厅中“发表演说”,粗言粗语,几个绅士起来制止,船长又和人大打出手。

等到酒醒之后,他隐约知道了发生过什么事,懊丧到了极点,不知如何向人道歉,他把自己锁在船长室中足足两天。

这位船长的问题其实现实中很多人也有,是急性酒精中毒,也属于精神疾病范畴。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科主任于恩彦教授介绍,醉酒的情况很复杂,有普通醉酒、病理性醉酒、复杂醉酒。“如果我们只有半斤的酒量,喝了八两就会兴奋话多,行为失当,即使在生人面前也无拘无束,或进入酣睡,这属于普通醉酒,最后的结果大多数是进入睡眠状态。普通醉酒的产生与饮入的酒精量有关。而病理性醉酒和酒量大小没关系,即使只喝一小杯也会喝醉,导致意识丧失,对周围事物的判断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于恩彦表示,病理性醉酒的人可出现幻觉、错觉、妄想等症状,而且多为恐惧的、片段的、短暂的,可以在这些精神症状的影响下产生攻击和毁坏行为。但是,由于病理性醉酒者产生的危害行为,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发生的,失去了对其行为的判断能力,所以,一般不负刑事责任。

说到这里要提醒大家,虽然在司法上对病理性醉酒者的危害行为判定不负责任,但是作为病理性醉酒者及其家人还是需要注意,患者不能再饮酒或接触酒精。因为,司法对病理性醉酒的容忍度只有第一次,如果再次出现醉酒导致危害行为则要负全部责任。

突然胸闷气短的惊恐发作

一位28岁的小伙子,做装修工作,在某天工作时突然呼吸不畅、胸闷气短。以后他再也不敢单独待着,哪怕是去工作,也要带上老婆孩子。

一名30多岁的业务经理,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好像就要死了”,此后不敢再去上班;还有位30多岁的年轻母亲,突然害怕去超市等较为拥挤的地方,总是担心自己出事,变得不敢单独出门,带着3岁孩子才能增加些许的安全感……

这些人变得“不正常”好像也是一下子的事儿。他们都患了同一种病——惊恐障碍,这些突然的胸闷气短、害怕紧张症状就是惊恐发作的典型表现。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过斌告诉记者,惊恐障碍很容易被当作心脏问题或者呼吸系统问题。很多患者都是来回查心电图、拍胸片,甚至连造影都做了,就是查不出问题。其实多想一步,是不是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及早解决问题。

惊恐障碍的患者个性中缺乏安全感,会有神经质的特征,身体哪怕出现一点不舒服也会很关注。

长途旅行中的“失心疯”

说到起病急的精神障碍,很多心理卫生专家都想到了“旅途综合征”。

中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彦玲就讲起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则典型案例。“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坐火车。下车后突然感觉有人要杀她,就带着孩子狂奔。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将孩子从火车站的二楼摔下,孩子当场死亡。因为幻觉,这位母亲自己也要跳下,但被周围人拦了下来。这位母亲就是旅途综合征发作,但非常遗憾的是,孩子已经因此身亡了……”

在长途旅行过程中,由于疲劳、空气污浊、拥挤、身上带有钱财紧张等,可能导致某些人出现急性精神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真是很突然,可能上车时还好好的,途中就有跳窗、持刀等行为。患者同时会伴有幻听、幻觉。

旅途综合征在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一般是对患者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也能很快恢复。

突发性、分裂性以及新型毒品导致的急性精神障碍

一般说来,精神疾病的发作都会有个诱因,比如较大的刺激——失业、亲人离去、失恋等等,但有种精神障碍,没有刺激也可能发生,并且也是说来就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姚贵忠对此有很形象地比喻:就像人患感冒,有些人着凉了才感冒,有些人不着凉也会感冒,跟每个个体相关。

姚贵忠院长在刚开始工作时就遇到过这种突发性精神障碍患者:他会突然在大街上向陌生人下跪、磕头,嘴里振振有词说着“放了我,放了我”。但是,很快又能不治而愈,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20多年过去了,这位病人的生活跟普通人一样安宁、平淡,但是偶尔的突然发作又会故伎重演。

精神分裂患者也可能急性发病。平时好好的,突然听到了一些声音,引起恐惧或自我保护的需求,在外人看来就是在自言自语、无故做些动作。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防办主任刘修军提醒,新型毒品导致的精神障碍也是起病急、可能造成他人伤害,患者在受到毒品刺激后,出现幻觉、妄想、幻听等,也会出现一些精神障碍症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精神障碍,都会有蛛丝马迹。精神卫生专业领域称为“前驱症状”。比如南京宝马案中,肇事车主诉说自己曾觉得有人跟踪并打电话报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急性发作的精神障碍,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一到两周甚至更久就会有情绪变化、睡眠变化、待人接物的不同等等,只是他们自己和亲朋好友不懂,硬生生地忽略了这些变化,让这些蛛丝马迹继续延续,发展成“突然爆发”的精神疾患。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的内心、身边亲人朋友的内心、必要的精神卫生知识多了解一些,这“心”便会更加清晰、可控,更多的悲剧也能最终避免。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5-10-07 hlycom3356

    很好的文章哦

    0

  2. 2015-09-22 jawel

    学习了!,能耐真的很大

    0

  3. 2015-09-20 lovejing

    这哥们儿能耐大啊

    0

  4. 2015-09-19 zhangrui284643231

    神诊断,循证医学,到这里都是扯淡,全她妈是主观性的东西,怎么判断不是开脱性的?调取6.20司机当日全程行车记录,肇事者事发前两月的生活记录。

    0

  5. 2015-09-18 四叶草5332

    学习了!这种疾病还真是不少啊!

    0

相关资讯

Lancet Psychiatry:改善饮食有助保持个体精神健康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饮食质量和潜在的营养缺乏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Lancet Psychia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墨尔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在考虑一系列医疗条件的情况下,精神病学和公共卫生应当被重新认识,并且饮食和影响也是保持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角色。 研究者Jerome Sarris说道,由于决定心理健康的因

JCO:未婚、分期较高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易患精神疾病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科技奖|华西医院精神疾病研究获奖

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美欧相继启动了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脑科学计划,其目的是阐明人类大脑工作机制,为揭示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的脑机制进而研发新型诊治方法打下理论基础。如何准确无创的测量脑结构和功能成为揭示脑活动机制的核心问题。医学磁共振成像属于新型交叉学科领域,能活体无创评估脑结构、功能等信息,为揭示脑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研究方向。龚启勇教授项目组在相关国家重大课题的连续资助下,经过10年的努

很有可能遗传的四种精神疾病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焦虑是可以遗传的。研究人员扫描了年轻小猴子在轻微压力事件下的大脑反应,并将之与其父母、亲戚的结果作对比。结果发现,在更为焦虑的猴宝宝中,大脑的三个不同部位的反应模式与其父母一模一样。这些焦虑所致的大脑反应似乎是遗传的,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头罢了——大量精神疾病都有强烈的基因影响。 寻找特定精神疾病的遗传性是很有意义的。首先,这可以提醒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认真考虑

Am J Psychiat:有精神疾病的孕妇真的不能服用抗抑郁药物吗?不是这样的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纽约州立精神病研究所的研究员介绍,通常用抗忧郁药治疗产妇精神障碍后可引发风险较低的某些妊娠并发症,包括早产和通过剖腹产分娩。然而,这些药物 ——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 可导致新生儿问题的风险增加。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据我们所知,在怀孕期间服用抗抑郁药风险较低的早产之间的关联是一个新的发现,”艾伦·

Nature:诺奖得主新研究——神经递质快速传递的“奥秘”

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对大脑如何在神经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信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细节揭露。他们绘制了神经细胞上调控神经递质释放的一种重要蛋白复合体的3D原子结构,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神经细胞之间如何在千分之一秒内完成信号传递,对于脑神经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令人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