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美两国体检:中国工业流水线式的体检还能走多远?

2016-08-13 佚名 不详

提起体检,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体检套餐”吧。 大大小小商业体检机构的网站上,各种“精英套餐”、 “感恩套餐” 、“高管套餐”让人眼花撩乱。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都有。越高端的体检套餐,项目越多,检查越复杂。 要完成一次体检套餐,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根据笔者在北京数家知名体检机构的亲身体验,程序上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手持一份表格,依次去一间间检查室完成检查项目,就像流水线一样。一趟体检

提起体检,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体检套餐”吧。 大大小小商业体检机构的网站上,各种“精英套餐”、 “感恩套餐” 、“高管套餐”让人眼花撩乱。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都有。越高端的体检套餐,项目越多,检查越复杂。

要完成一次体检套餐,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根据笔者在北京数家知名体检机构的亲身体验,程序上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手持一份表格,依次去一间间检查室完成检查项目,就像流水线一样。一趟体检下来的收获主要是一份充满专业术语的体检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只要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便大功告成。

在美国,绝大部分的体检是由家庭医生完成的。他们通常非常了解用户的病史和健康状况,体检的针对性更强。

在美国,体检过程完全不一样,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美国体检的全过程。

在美国,绝大部分的体检是由家庭医生完成的。他们通常非常了解用户的病史和健康状况,体检的针对性更强

首先,体检的地点是在全科诊所,体检服务由家庭医生来完成,不需要去体检机构或者医院。预约体检后,我会收到一封信函,里面是体检注意事项以及一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涵盖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免疫史以及身体各个部位是否有不适或异常等问题。

到了预约的时间,在前台登记后,护士带着我进入一间诊室,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检查。护士完成基本检查后,家庭医生才来到诊室。

首先,家庭医生在系统中调取去年的体检记录,结合调查问卷,我们仔细交流了约十五分钟,确认了调查问卷上的各项内容,了解了家族病史,比如祖父母及父母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生活习惯等信息。

然后,家庭医生进行了一套以视、触、叩、听为主的检查,包括用听诊器听听心肺的情况、胸和腹部的按压检查、眼耳鼻的检查等。之后,我们就又回到了交流时间。家庭医生耐心解释了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初步判断,以及根据初步判断,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检验检查,比如血糖和血脂。医生还建议了一些对生活方式的改进,比如注射破伤风疫苗,增加运动量。

在交谈的过程中,医生已将后续需要的检验、检查登记在系统中。我只需要去采血室完成采血即可。采血完成后,前台已准备好了一份当天的体检报告。血检结果会以信函方式寄出,同时也可以登陆官网或者使用官方APP下载检查结果。整个体检的过程约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后,我在app中查到了检查结果和一份意见书。

我所收获的,并不是体检报告上的那些数字和术语,而是家庭医生给出的意见:“总的来说,您身体比较健康。但是,今年的部分血脂指标和去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所以今年很有必要对饮食和运动习惯进行调整。6个月后您再来复查一下血脂指标。另外,有可能的话,您了解一下祖父母的疾病史,您知道,现在很多疾病是和基因相关的。”

不难看出,美国式体检虽然也有检查项目,但更重视心理、遗传、家族等社会因素。总结一下,美国式体检主要有三个特征:

首先,美国体检属于医疗保险范围内,而且大部分医疗保险都是100%报销体检费用。

第二,检查项目并非大而全,是由家庭医生结合客户的具体情况和保险公司的规则制定的。所以,像中国体检套餐中常见的B超和CT等,在美国的常规体检中使用频率并不高。

第三,体检过程没有省略医生和客户的沟通时间,交流占了体检过程的很大一部分。或许正因为体检报告本身并不是重点所在,美国的体检报告往往只是简单的几页纸。

相比之下,“中国式体检”更多的是强调仪器、化验和各种指标,却往往缺少真正体现医疗能力的服务。重视发现危险因素,但并不重视对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

和睦家的一名来自美国的医生曾写道:“在那些著名的私立体检中心,我也有过三次体检经历。虽然它们的效率令人惊讶,但让我不安的是,我做的大量检查都是毫无依据的。没有哪个医生曾坐下来跟我聊聊,问我有哪些潜在病因,了解我的生活习惯和家族史,然后再决定要做哪些检测。无论你花了多少钱,没有什么体检套餐会比一个了解你并只需问你几个问题的优秀首诊医生要好。每个好的医生都是通过病人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得出80~90%的诊断结果。”

近些年,中国的体检产业瞄着更高、更大、更强的设备竞争去了。CT、彩超是必备的检查项目。有的还开发出很多新的项目,比如一滴血测癌、 基因检测等内容。

医生的详细问诊是体检最核心的部分
医生的详细问诊是体检最核心的部分

为什么中美两国的体检内涵如此不同?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体检的服务主体不是家庭医生,而是医院和体检机构。医院就像一个大型或中型超市,服务应有尽有,体检项目形形色色,可以做任何想做的项目,优秀的医生也往往聚集在大型医院。

社会体检机构则没有太多优秀的医生,只能在服务、装修、设备上多下功夫,所以他们更愿意开发看起来更高大上的检查项目,吸引人群。

第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的驱动。在中国,体检属于自费项目,不涉及医疗保险,但常常以单位福利的形式提供,很少需要患者自掏腰包。体检于是成了医院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发体检项目,把体检科装修得豪华、舒适,检查项目也是越贵越好。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体检机构如果想在市场上竞争,也必须让自己看上去变得高大上,温馨的装修环境、贴心的午餐、高级大型设备、超值套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医学知识普遍匮乏、极重视消费的中国患者。

更重要的是,政府也认为体检行业是大健康产业的一部分,市场需求和前景光明。

最近两年,爱康国宾、慈铭体检、美年大健康的市场竞争和兼并大战,也从侧面证明,体检行业的规模效应和垄断,对提高竞争力来说是多么重要。

第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医疗行业也是这样。中国患者的思维方式和美国不同。很多人用消费商品的概念来衡量体检,用最少的钱做更多的项目检查,这样才能满意度最高。

另外,中国体检服务的消费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位群体。企业单位常常把体检作为一项员工福利项目。福利越好的企业,往往越希望体检项目高大上一些。少花钱,多做项目。

最后,体检行业的现状其实是医疗行业发展的缩影,未来的变革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那样去发展。现实是,每个人都希望发生变革,但每个人又因为利益等原因,深陷其中,无能为力。体检行业的内涵革命依旧路漫漫。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6-09-19 ylzr123

    好文,从这里学习了好多新知识,新信息。赞了!

    0

  2. 2016-08-27 ylzr123

    赞!文章有深度,值得收藏拜读。

    0

  3. 2016-08-14 明崖

    学习了,体检制度跟国情息息相关

    0

  4. 2016-08-14 doctorJiangchao

    继续学习

    0

相关资讯

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

不去医院自己在家就能做体检? 这些方法多数不靠谱

传言:能憋气50秒肺功能最好 真相:混淆肺活量和肺功能概念 微信文章提到:通过憋气和吹气两种方法,就可以检测人体的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到达50秒最理想(50岁为30秒、60岁为25秒),如果少于10秒,说明肺功能很差。另一种方法是吹气。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吹,能在3秒内吹完则肺功能正常(50岁为4秒,60岁为5秒)。 “文中的方法其实是混淆了肺活量与肺功能的概念。”第三军医大学

直付医保为什么受美国医生待见?

11月15日报道,为解决本国病患看病难问题,美国本土医生欲改变个人自付和免赔额传统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转而采用直接付款医保方式。 据2014年美国某医师基金会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现有7%的医生推行直接付款医保方式,13%的本土医生意欲改变传统医保支付方式,逐步过渡到某些直付医保模式。 图片来源:健康界网站 据悉,此种直付医保方式或称“高级客户礼宾式医疗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医保人员及医疗专家的青

日本医疗再次被评为全球领先,中国位居第…看完我的内心是奔溃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最新的报告《World HealthReport》中,从“医疗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对世界各国的医疗体系进行了综合比较。 日本因为“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负担的平等程度”,“国民平均寿命高”等原因,再次蝉联第一位。中国位居第64位。 其实,日本从政府层面对国民健康加以管理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时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滴血查癌到底靠不靠谱?

今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第22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去医院体检,不少人都会抽血查肝功能、血常规,如果说只要一滴血就能查出无患癌症风险,你信吗?当前,就偏偏有这样一些机构宣称“一滴血可查是否患癌症”,部分体检机构也声称一滴血或者几滴血便可以确诊癌症。专家表示,这并非是确诊癌症的根本标准。“一滴血查癌症”是检测肿瘤血清标记物抽血化验是体检和到医院就诊时经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