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经验及其与结局的关联

2017-06-27 xiangting MedSci原创

在美国引入TAVR进入临床的初始阶段显示,经验增加与更好的结局相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已被引入到美国临床实践中,并努力优化结局并最小化学习曲线。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引入此手术期间除去其他结局决定因素(包括患者和手术的特征),增加经验到何种程度与结局具有相关性。 

作者通过使用2011年至2015年在395家医院进行的在导管瓣膜治疗登记处登记的42,488例商业手术的数据,评估了医院TAVR数量和患者结局的关联。结局评估包括调整后和未调整的院内重大不良事件。

增加的手术量与较低的院内风险调整结局相关,包括死亡率(p <0.02),血管并发症(p <0.003)和出血(p <0.001),但与卒中不相关(p = 0.14) 。从容量-结局模型的第1例到第400例,风险调整后的不良结局下降,其中死亡率(3.57%至2.15%),出血(9.56%至5.08%),血管并发症(6.11%至4.20%) ,卒中(2.03%至1.66%)。血管和出血容量-结局相关性为非线性,前100例患者的不良结局风险较高。在经股动脉入路的亚组中也观察到手术量与风险调整结局的关联。

在美国引入TAVR进入临床的初始阶段显示,经验增加与更好的结局相关。这种关联无论被认为是延长的学习曲线还是容量-结局关系的表现,都表明在较高手术量的心脏瓣膜中心集中经验可能是改善结局的手段。

原始出处:
John D. Carroll, Sreekanth Vemulapalli, Dadi Dai,et al. Procedural Experience fo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nd Relation to Outcomes.JACC. July 20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T 2014:TAVR发展及中国早期经验概况

自2002年法国的Cribier医生成功完成全球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以来,该技术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外科手术风险高或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外科换瓣手术相比,TAVR具有微创(不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术后恢复快等优势。PARTNER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优于单纯的主动脉瓣球囊扩张

2015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为推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我国规范,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Chinese College of Cardiovascular Physicians)联合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特编写此专家共识。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EUR HEART J: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二尖瓣环状钙化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特征和结局

准备接受TAVR的重度AS患者中一半有MAC。重度MAC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TAVR之后的传导异常有关。

JACC: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二瓣叶与三瓣叶主动脉瓣狭窄的比较

与三瓣叶AS相比,二瓣叶AS的TAVR预后相似,但装置成功率较低。在用早期器械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手术结果差异,而在新一代装置没有观察到差异。

JACC:手术生物假体失败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1年效果观察

手术风险高的SVF患者在自体扩张TAVR后1年的死亡率、卒中发生率低。

JACC:使用可重新定位LOTUS装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后的传导异常和永久起搏器植入

植入可重新定位的LOTUS瓣膜后,55%的患者发生LBBB,32%的患者在入院期间需要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