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王红艳等揭示VEGFR-3抑制巨噬细胞通路的新机制

2014-05-26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3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免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VEGFR-3形成负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或内毒素休克的发生。该项工作在探寻TLR4通路中新型阴性调控分子

3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免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VEGFR-3形成负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或内毒素休克的发生。该项工作在探寻TLR4通路中新型阴性调控分子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为治疗重症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宿主的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4(TLR4)识别细菌,并启动免疫应答是清除病原体的关键。但是TLR4信号通路是把双刃剑,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激炎症反应,造成靶器官的损伤。其中,重症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就是一种与TLR4过激免疫反应相关的高死亡率疾病。因此,探寻TLR4通路中的新型阴性调控分子的研究成为免疫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王红艳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生张彦波、路瑶等筛选了原代巨噬细胞受革兰氏阴性菌和LPS刺激后,表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情况,发现跨膜受体VEGFR-3和其分泌型配体VEGF-C的表达显著上升。在VEGF-C的刺激下,VEGFR-3结合和磷酸化p85α,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κB活性,下调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产生。VEGFR-3缺失细胞外配体结合区或突变胞内激酶活性后,这些突变小鼠更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严重组织损伤,死亡率大幅升高。

关于VEGFR-3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管生成方面。携带VEGFR-3激酶点突变的病人不经发生淋巴水肿时,并常伴有感染。本研究为此临床症状提供合理解释。并且,本研究发现败血症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其可能作为败血症诊断的标记物。VEGF-C作为VEGFR-3通路的激动剂,可能在治疗败血症方面有潜在的保护作用。相关工作已经申请专利。

本课题的合作者包括苏州大学教授何玉龙、上海生科院研究员李党生和魏滨博士、安医大附属医院陈洁霞、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招军。感谢上海生科院研究员孙兵、戈宝学、冷启彬和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教授孙少聪的大力支持。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上海浦江计划等经费支持。

原始出处

Zhang Y1, Lu Y1, Ma L1, Cao X2, Xiao J1, Chen J3, Jiao S1, Gao Y1, Liu C1, Duan Z4, Li D5, He Y2, Wei B6, Wang H7.Acti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in Macrophages Restrains TLR4-NF-κB Signaling and Protects against Endotoxin Shock.Immunity. 2014 Apr 17

作者: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陈东戎等发现耐药菌抗药“开关”


图片来源:Cell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英国籍全职***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教授AlastairMurchie和研究员陈东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3年多时间,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对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新型“核糖开关”,该“开关”对控制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重大作用。该成果符合开发新型靶标药物的要求,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潜力。1月18日,《细胞》刊发了这一重大发现。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病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找到“耐药性如何形成的新机制”已成为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该课题组此次发现耐药菌对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新型“核糖开关”,有望攻克此类药物带来的耐药难题。以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为代表的氨

Science:研究者或可构建一种更好的HIV疫苗

刊登在近日的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免疫原,它代表了朝着制造一种可在人体内释放对抗HIV-1的广谱中和抗体疫苗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Joseph Jardine及其同事对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的病人体内分离出的这种高度有效的广谱中和抗体——它对HIV-1的gp120包膜蛋白具有特异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接着想出了一种方法来设计可与这些高度变异的

研究称英国30多年后炎热发病致死人数倍增

全球变暖正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英国的一项新研究称,到2050年,因炎热导致发病死亡的英国人将增加两倍多,其中老年人面临的“热病”风险最高。 英国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1993年至2006年间英国的天气情况和死亡率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气温变化与相关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照目前的全球变暖和人口增加趋势,到2020年,英国因

Nature:白介素-35 (IL-35)的负免疫调控作用

这项研究发现,产生白介素-35 (IL-35)的B细胞是新颖的负免疫调控因子。具有不能产生IL-35 的B细胞的小鼠被证明易患诱导的自免疫疾病,同时对沙门氏菌感染的抵抗力增强。这一发现表明,IL-35 由B细胞的生成是自免疫疾病和传染病的一个潜在治疗目标。原始出处:Shen P, Roch T, Lampropoulou V, O'Connor RA, Stervbo U, Hilgenberg

Cell Death Dis: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关键蛋白

免疫系统细胞凋亡过程的中断可能导致癌症或免疫缺陷,近日,HZI科学家Ingo Schmitz和他的团队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细胞凋亡过程。在与Otto von Guericke大学和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研究人员合作,他们阐明了关键性蛋白在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上,研究发现c-FLIP蛋白能抑制信号级联反应,可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对病

Nat Commun:陈大华等揭示果蝇天然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天然免疫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中,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涉及到多基因多层次的转录、翻译和翻译后调控的复杂过程。果蝇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其会通过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途径分泌许多抗菌肽分子,这些分子分泌到血淋巴细胞后能杀死入侵的病原微生物。Toll信号通路是目前了解最多的果蝇抗菌肽产生的一条信号通路,但其具体分子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为了挖掘发现调控果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