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自身免疫进展与乳糜泻诊断研究
2020-01-06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在初次检测tTGA呈阴性的成年人中,只有不到1%的人在第二次检测中呈阳性。tT GA阳性成年人中,只有20%的人后来被诊断为乳糜泻
乳糜泻可与在任何年龄发病或发展,但是在未经内镜确诊的乳糜泻疑似人群中,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TGA)血清学结果对乳糜泻诊断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研究人员收集一家社区诊所中15551名成人血样,进行tTGA分析,如果滴度结果高于2u/mL,则进行人肌内膜抗体分析。血样采集时间为2006年至2017年,分2个时间点(中间间隔8.8年)。
在第一时间点采集的血清样本中,15398份tTGA呈阴性,153份tTGA呈阳性(>4u/mL)。根据医疗记录,6名患者诊断为乳糜泻,累计诊断发生率为0.06%。第一次tTGA血清学检查阴性的49例(0.32%)患者在第二次血清学检查呈阳性。在第一个时间点tT GA阳性的153名成年人中,31人(20%)随后诊断为乳糜泻,81名(53%)tT GA阳性人群临床诊断排除了乳糜泻,41人(27%)在第二个时间点tTGA检测结果为阴性。较高的初始tTGA滴度、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史与后继乳糜泻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发现,在初次检测tTGA呈阴性的成年人中,只有不到1%的人在第二次检测中呈阳性。tT GA阳性成年人中,只有20%的人后来被诊断为乳糜泻。
原始出处:
Rok Seon Choung et al.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Celiac Disease Autoimmunity Progression in Adults. Gastroenterology. January 2020.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乳糜泻#应该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说法应该是比较可靠! 麦胶性肠病又称乳糜泻、非热带性脂肪泻,在北美、北欧、澳大利亚发病率较高,国内很少见。男女之比为1∶1.3~2.0,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主要是儿童与青年,但近年来老年人发病率在增高。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已证实麦胶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并认为发病原因是遗传、免疫和麦胶饮食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病患者对含麦胶(俗称面筋)的麦粉食物异常敏感,大麦、小麦、黑麦、燕麦中的麦胶可被乙醇分解为麦胶蛋白(即麦素gliadin),其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正常人小肠黏膜细胞内有多肽分解酶,可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无毒物质,但在活动性乳糜泻病人,肠黏膜细胞酶活性不足,不能将其分解而致病。
171
#Gastroenterol#
77
#AST#
62
#GAS#
66
#Gastroenterology#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