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华人科学家发现肿瘤扩增新机制

2015-08-20 佚名 生物谷

科学家已经知道,激活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够促进很多种肿瘤的继续恶化。如果用一种细胞因子或者分子能够阻止肿瘤中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那么癌细胞继续扩增就可能被遏制住。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们找到了一种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能够关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的

科学家已经知道,激活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够促进很多种肿瘤的继续恶化。如果用一种细胞因子或者分子能够阻止肿瘤中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那么癌细胞继续扩增就可能被遏制住。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们找到了一种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能够关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的表达,相关工作发表在 Nature Cell Biology,华人科学家Zhimin Lu是通讯作者。这种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可能会给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早期研究已经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的激活能够促进多种肿瘤的增长,但是这种蛋白质在肿瘤的微环境中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也一直没有研究清楚。在肿瘤的微环境中,存在着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和组织,这种环境对于肿瘤的维持和持续增长有用很关键的作用。而且科学家一直尝试寻找这种蛋白质的抑制剂也没有获得进展。这个研究中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游走抑制因子(MIF)似乎是EGFR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调控的重要分子。MIF分子就是一种EGFR的抑制剂。

肿瘤中的癌细胞和免疫细胞都可以分泌MIF因子。MIF因子在分泌后会被加上一个糖环修饰,让其有了新的功能。这种修饰后的MIF会结合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上面,从而导致在肿瘤中的癌细胞里面,表皮生长因子无法结合到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上面。癌细胞可以分泌一种酶MMP13,这种酶能够分解MIF分子,从而导致EGRF分子能够正常发挥功能,而促进多种癌细胞生长最后发展成为肿瘤。

这个华人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肿瘤形成分子机制,在肿瘤的微环境中,酶MMP13会下调MIF因子,而导致EGFR会促进癌细胞扩增。这个发现为干预肿瘤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如果能够抑制肿瘤的癌细胞中MMP13酶降解MIF因子,那么就可以减缓癌细胞的扩增和病情的恶化,为继续遏制癌细胞生长赢得了时间和希望。针对MIF分子类似物的筛选也可能会成为遏制多种癌症形成相关药物研发的新策略。

原始出处:

Zhimin Lu,et al.Secreted and O-GlcNAcylated MIF binds to the human EGF receptor and inhibits its activation.Nature Cell Biology.Aug 17,201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俗解肿瘤免疫组合疗法

【新闻事件】:今天Nat. Rev. Drug Discov.有一篇讨论肿瘤免疫组合疗法的综述,讲述了以哨卡抑制剂为核心的各种复方可能。经过我外行的鉴定现在的复方可能虽然很多,但多数处于理论和探索阶段。早期的成功例子也相当粗糙(比如CTLA4+PD-1组合毒性很大)。另外现在的组合主要关注的是应答率,并没有优化免疫疗法最大的优势,即应答持久性。由于我对免疫学了解甚少,所以看的头昏脑胀。我估计很

Lab on a Chip:生物传感器植入体内可有效监测肿瘤动态变化

当你同敌人发生战争时,如果你可以从敌军内部获取正确的情报,则更有希望赢得战争。同癌症作斗争也是如此。若癌症患者体内有一个可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它可以时刻关注并传达肿瘤的动态变化,获取肿瘤的相关信息,并反馈机体肿瘤对治疗方案的敏感性和治疗后肿瘤的变化。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的目标就是研究并设计出这样一个装置,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journal Lab on a Chip杂志上。在现代医疗环境下,为

卫计委:肿瘤基因检测存在局限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其中,《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方面的专家共同起草。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

TECHNOLOGY:支架整合微芯片助力肿瘤研究

近日,来自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微芯片,其可以通过将3D的水凝胶支架整合入流体设备中,来回收吸附在微流体设备上的癌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分析,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TECHNOLOGY上。 循环中的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转移性的前体细胞,其可以引发90%以上的癌症相关的死亡;微流体设备可以通过患者的血液样本轻松捕获罕见的循环肿瘤细胞,临床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和病人的预后

J Hepatol:妊娠期患ICP的孕妇今后患癌风险增高

瑞典萨尔格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25000多位孕妇进行探究后,他们发现,妊娠期患有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孕妇与未患该病的孕妇相比,今后患肝胆肿瘤及免疫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他们同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Hepatology。有0.4%-1.5%的孕妇会患ICP,它会引起产妇皮肤瘙痒,但是这种瘙痒无法得以解释,且妊娠中晚期的孕妇会出现血清胆汁酸和(或)肝酶升高等变化。若

Cancer research:好心办坏事——免疫系统如何促进癌症复发?

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给病人服用一种免疫抑制药物,阻断部分免疫系统功能,防止其功能过度或可帮助一些病人预防癌症复发。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化疗药物的癌症杀伤作用能够促使白细胞聚集在被药物杀伤的肿瘤的血管周围,触发创伤愈合。这些细胞就是M2型巨噬细胞,它们本身能够修复组织损伤,建立新的血管,而这一过程恰恰可以帮助受到化疗药物杀伤的肿瘤重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