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骨靶向调控干细胞的定向迁移研究获进展

2018-07-12 佚名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晓丽、研究员潘浩波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吕维加,设计构建了骨靶向的SDF-1递送体系,通过招募干细胞向骨表面的定向迁移,促进骨形成。该项研究成果以Bone Targeted Delivery of SDF-1 via Alendronate Functionalized Nanoparticles in Guiding Stem Cell Migratio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晓丽、研究员潘浩波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吕维加,设计构建了骨靶向的SDF-1递送体系,通过招募干细胞向骨表面的定向迁移,促进骨形成。该项研究成果以Bone Targeted Delivery of SDF-1 via Alendronate Functionalized Nanoparticles in Guiding Stem Cell Migration 为题发表在材料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骨质疏松是老龄化社会中日益严重的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技术对组织再生有着很好临床应用前景,提高骨折易发生部位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和成骨分化能力,将是一种有效防治老年骨质疏松及其导致骨折的治疗方法。然而,干细胞无法主动贴附于骨表面而受其微环境(nich)的影响进行成骨分化。因此,如何实现调控干细胞定向迁移到骨表面而发挥功效是干细胞治疗的一个难点。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细胞能“感受”组织损伤而定向迁移到损伤区进行分化,称为干细胞的定向迁移,或干细胞归巢(homing),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研究团队基于前期在转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成骨方面的研究,利用骨靶向基团阿仑膦酸钠修饰非病毒转基因载体阳离子脂质体,构建骨靶向纳米递送体系,在骨组织局部内高表达SDF-1趋化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表面的定向迁移,并探讨其参与骨重建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该成果提供了一种新型调控干细胞定向迁移的技术。


骨靶向纳米递送体系在骨组织局部内高表达SDF-1趋化因子,招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表面的定向迁移,促进骨形成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672226)、广东省科技项目(2016A020222007)、深圳市孔雀团队以及深圳市科技项目(110811003586331, JCYJ20160531174634936, JCYJ20170413162540673)等的资助。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一例

患者女性,40岁,主因“腰部疼痛半年”入院。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地图:国人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倒数第六,国人是否要补钙需要进一步研究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日前公布的“全球膳食钙摄入量交互式地图”显示:在有数据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排名倒数第六,不到推荐量的一半。

骨质疏松的五种联合用药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骼成分减少的一种现象,就是破骨细胞把骨头吃掉了,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由于骨质疏松症病程缓慢而常被忽略,直到发生骨折,被称为寂静的杀手。

Osteoporos Int:只补充VD就可减缓年纪较轻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已成为危害绝经后女性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不适,因而常不被重视。一旦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骨骼压缩、身材变矮、骨折。尽早施加干预手段尤为重要。维生素D(VD)对骨骼维持、钙吸收和甲状旁腺调节而言必不可少,其能否助绝经后女性一臂之力呢?

一文掌握骨质疏松治疗3大类药物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治疗药分为三个类别: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代谢调节剂。根据目前使用的药物特征,参考国内外的证据对各类药物的对骨密度、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大腿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给出推荐等级,供大家参考。

美国对1万多中老年女性研究,为骨质疏松筛查年龄给出科学建议

近日,2018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更新关于筛查骨质疏松症以防止骨折的最终指南。新指南建议用骨密度测试(BMD)来筛查骨质疏松症,以预防65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B建议)及更年期且风险增加的年轻女性。但在男性中筛查骨质疏松症的证据仍然不足。(JAMA.2018;319: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