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radiol:大家都熟悉PWI-DWI能够评估尚存活性的半暗带,那DWI-SWI的意义呢?

2017-07-13 shaosai MedSci原创

对于急性脑缺血的患者,临床工作中常使用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来评估尚存活性脑组织的半暗带,而在某种程度上,并无法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在磁感性加权成像(SWI)显示的多发低信号血管影(MHV)提示急性脑缺血患者病灶区域氧需求增加。 有时,在某些患者SWI上表现为广泛的MHV,而DWI上却没有扩散受限,这种现象被称为DWI-SWI病变范围不匹配的现象。因此, 研究人员针对

对于急性脑缺血的患者,临床工作中常使用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来评估尚存活性脑组织的半暗带,而在某种程度上,并无法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在磁感性加权成像(SWI)显示的多发低信号血管影(MHV)提示急性脑缺血患者病灶区域氧需求增加。 有时,在某些患者SWI上表现为广泛的MHV,而DWI上却没有扩散受限,这种现象被称为DWI-SWI病变范围不匹配的现象。因此, 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现象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和总结急性脑缺血且DWI-SWI病灶范围不匹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本研究所纳入都是发病在12小时内且MRI扫描有DWI-SWI不匹配的急性脑缺血患者。为了评估侧支循环开放程度,我们根据强化后MRA将血管分为三组。在PWI上将阈值设为6秒,利用平均通过时间(MTT)来评估病变的体积大小。

在本研究的370例患者中,有10例(2.7%)发现DWI-SWI病变范围不匹配。 由于缺乏PWI数据,其中有4例被排除。 最终,本研究中共纳入了6名患者。 因颈内动脉夹层采用急性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两例,静脉溶栓和机械性血栓切除术1例,药物性高血压患者2例。 所有患者在SWI显示明显的MHV表现以及良好的侧支循环。 在PWI上平均病变体积为72.6±15.3ml(范围0-325.0ml)。 所有患者的临床预后均良好(3个月mRS为0)。

本研究结果表明,DWI-SWI病变范围不匹配与良好侧支循环功能有关,因此也许能够作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

原始出处:

Park MG , Yeom JA , Baik SK et al. Total mismatch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J Neuroradiol. 2017.DOI: 10.1016/j.neurad.2017.04.00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4)
#插入话题
  1. 2017-10-24 huangdf
  2. 2017-08-30 184****9840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7-08-28 189****7206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4. 2017-08-26 184****9840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5. 2017-08-24 184****9840

    学习了受益匪浅

    0

相关资讯

徐安定:规范溶栓流程 提高溶栓率

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可使更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获益。        2012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安定教授介绍了他所在中心的经验。        徐教授指出,研究显示,基于临床和CT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 h内可从rt-P

亚低温疗法如何用于脑外伤患者

  亚低温是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2℃)的通称,亚低温治疗就是把体温安全降到32~35℃。低温脑保护真正科学系统地应用于临床始于20世纪初,在心、肺、脑手术中用于脑保护治疗。但低温治疗不当,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和急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效

NRR: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和血管再通:尿激酶原有何作用?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已得到全世界认可,尿激酶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原是尿激酶的前体,相较于尿激酶,它既保留了较强的溶解血栓能力,又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但大多数国家不认可尿激酶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并未批准应用于临床。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胡文立博士所带领的团队比较了尿激酶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3者溶栓治疗急性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

尽管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和方法越来越多,但目前只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获得了循证医学的支持,其中溶栓是唯一能迅速使闭塞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可分为化学溶栓和机械溶栓,前者利用化学药物溶解血栓畅通闭塞血管,而后者指采用机械性方法使闭塞血管再通。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化学溶栓又可分为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等。 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

2014中国脑卒中防治百篇优秀论文

solid; border-left-color: #000;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idth="202"> 武汉市第一医院 13 008 齐亚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Stroke:斑块内出血与基底动脉斑块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是病变动脉壁理想的序列检查方式,因为它是无创的,具有较好的鉴别组织特性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底动脉(BA)粥样硬化患者使用HRMRI检测斑块内出血(IPH)患病率和临床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分析了74例患者(45例有症状,29例无症状)的HRMRI和临床资料,所有这些患者都有>50%的BA狭窄。磁化准备快速采集梯度回波的一个BA斑块高信号强度被定义为与从相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