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疟原虫如何提前布局,侵染人体?

2019-11-05 佚名 细胞

疟疾一直以来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在被携带疟原虫病原体的蚊子叮咬后的几秒钟内,疟原虫会侵入宿主的皮肤和血管,侵入肝脏,并埋藏在其中。直到成千上万的被感染细胞破裂进入血液,引发致命的血液感染。

疟疾一直以来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在被携带疟原虫病原体的蚊子叮咬后的几秒钟内,疟原虫会侵入宿主的皮肤和血管,侵入肝脏,并埋藏在其中。直到成千上万的被感染细胞破裂进入血液,引发致命的血液感染

如今,来自西雅图儿童研究所的研究者们组首次描述了疟原虫病原体如何在蚊子唾液腺中提前为这次“旅行”做准备。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新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阻止寄生虫传播的新策略。

该论文的资深作者Stefan Kappe博士说:“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就已经具备了感染肝脏的蛋白质蓝图,而准备这一蓝图的时间则远远超过了在人体内制造蛋白质的时间。”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西雅图儿童医院的Kappe实验室致力于了解疟原虫的复杂生物学特性以及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他们正在探索新的策略在多个阶段预防感染的发生。

Kappe实验室的前博士后 Scott Lindner博士以及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客座科学家Kristian Swearingen博士也为发表的论文做出了贡献。

Lindner和Swearingen与Kappe专注于研究疟原虫在蚊子体内这一阶段合成的RNA分子和蛋白质。Swearingen说:“我们发现蚊子体内的‘孢子’可以制造并储存所有这些蛋白质‘蓝图’。”

Kappe解释说,这种策略使疟疾寄生虫具有在蚊虫叮咬后数秒内发起攻击的能力。“寄生虫已经预先计划,并且准备好了感染人体所需的。” 根据Swearingen的说法,他们研究中揭示的‘蓝图’最终可能会导致科学家找到防止疟原虫感染的新方法。

原始出处:
Scott E. Lindner, Kristian E. Swearingen, Melanie J. Shears, et al. Transcriptomics and proteomics reveal two waves of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during the maturation of malaria parasite sporozoite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12936-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发现DNA解旋酶PfRecQ1调控恶性疟原虫 抗原变异基因家族相互排斥性表达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课题组题为DNA helicase RecQ1 regulates mutually exclusive expression of virulence genes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via heterochromatin alteration 的最新研究成果。

7旬老人试验疟原虫治癌回家半年后复发,家属:对效果满意

春节期间,一则中国科学家讲解疟原虫消灭癌细胞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主讲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发现疟原虫治疗癌症的历程。“疟原虫疗法治愈癌症”迅速成为热议话题。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官网显示,此项目由陈小平与钟南山院士等团队合作,已经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回应,该项研究部分有效,下结论太早。山东女孩王晨的爷爷被查出患

疟原虫治癌?是救命稻草还是潘多拉魔盒

“利用疟原虫成功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在中科院SELF论坛的一场公开演讲日前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陈小平称,团队研究发现肿瘤死亡率与疟疾发病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疟原虫对治疗癌症有帮助,目前临床试验发现,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经过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传播的持续发酵,这一尚未以论文形式正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言论被夸

疟原虫治疗癌症现场招募人满为患 真有那么神奇?

自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癌症免疫治疗以来,关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各种“奇思妙想”便接踵而来,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当属——疟原虫治疗癌症。对此很多人表示质疑,这个曾经让人类害怕的“大魔头”,真的能对战癌症?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的“疟原虫治疗癌症”的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开始招募患者,现场人潮涌动,负责咨询的医生被团团围住,护士告诉记者,“目前

陈小平团队回应“疟原虫项目被叫停”:仍在正常进行

今年春节至今,备受争议的“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事件一直受到各方关注。近日,有消息称,参与该项目临床试验的医院接到中科院通知,已经暂停该项目。2019年2月18日,界面新闻联系陈小平团队,其回应称疟原虫项目未被叫停,还在正常进行。“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事件始发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做的一场题为“疟原虫成为抗癌生力军”的演讲。陈小平在演讲中表示,“癌细胞分泌一系列信号,使我们

Cell Commun Signal:广州生物院揭示疟原虫感染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免疫抑制微环境是恶性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障碍,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打破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细胞进入到肿瘤组织内部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大难点。4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